本报记者 王媛
20日,2006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北京发布,哈尔滨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两岸四地200个城市中名列第30位,较去年的第37位提升7位。22日,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倪鹏飞博士。 他认为,哈尔滨创新结构、综合效益、经济规模等指标的提高是整体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三项指标为综合竞争力加分
据介绍,在城市竞争力表现指标中,增长指数反映城市一定时期内GDP的综合增长,经修正的规模指数更准确反映城市综合市场占有率,效率指数反映城市的综合生产率,效益指数反映城市综合环境资源成本节约,质量指数反映城市综合收入水平,就业指数反映综合就业机会,结构指数反映城市高科技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比例。利用客观数据和相关统计方法,课题组对200个城市进行计量研究。
对于哈尔滨综合竞争力比去年提升了7位,倪鹏飞分析认为,在创新结构、综合效益、经济规模方面哈尔滨具有相对优势,3项指标分别排名第16位、第22位和第25位。正是这3项指标为哈尔滨的综合竞争力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哈尔滨的就业指数处于中等水平,排名第32位。增长、质量、效率等3项指数分别排名第45位、第53位和第64位,表现相对弱势,有待进一步提高。
生态环境不佳抵消领先优势
倪鹏飞进一步分析了哈尔滨的优势与不足。他认为,在人才本体竞争力上,哈尔滨排名第58位,说明虽然哈尔滨市在人才知识水平和健康水平上发展状况不错,但其他项目表现欠佳,拉低了整体的竞争力水平。哈尔滨的企业发展尚有所欠缺,表现相对较好的创新能力也仅排名第34位,如何放开管制、加强引导本地企业做大做强是哈尔滨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大课题。产业本体竞争力上哈市的表现一般,其中建筑业方面表现突出,高居第11位。制造业和消费性、社会性、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则都处于中下游水平。在公共部门方面,哈尔滨除了司法机构竞争力尚令人较满意外,其他项目的发展程度都较为落后。在生活环境质量方面,哈尔滨在教育环境和保健娱乐环境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生态环境不佳和居住购物环境不足抵消了领先项目的优势。
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倪鹏飞认为,在商务环境竞争力上,哈尔滨可圈可点的是市场竞争、经营环境和全球联系的表现,但是人才、资本、土地等要素发展尚不充分,基础设施和宏观需求条件也有所不足。在创新环境竞争力上,哈尔滨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资源方面表现相对较好,但是城市环境优美度较低,“冰城”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哈尔滨的社会环境竞争力相对较好,其中社会公平、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好,但是社会包容度不足,文化融合度不够,限制了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专家认为,哈尔滨市还需要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提高服务能力,重点在居住、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下功夫,加大城市对人才和资本吸引度。同时,还应重视对本地人才和企业教育培养,引进竞争机制,提高经济效率,为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充足的养分。
哈尔滨城市综合竞争力相关指标
指标名称 得分 排名
结构指数 0.1164 16
效益指数 0.228 22
规模指数 0.1187 25
综合竞争力 0.24429 30
就业指数 0.0603 32
增长指数 0.6719 45
质量指数 0.0841 53
效率指数 0.0073 64
注:以上数据出自《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