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园区的‘学生企业’,园区管理方都有一定比例的股份,实际上这也是创业基金投入的钱,园区方在每家公司都会有董事,并且力所能及地帮这些‘学生企业’解决些难题”,沈雄说,“当初园区还担心管得太多了,事后才发现学生还觉得管得太少,从社交到待人礼仪,什么样的事情都会找园区,他们对园区的依赖性太强了。 ”
就在前两天,当地税务部门召集这些创业学子们开会,可是开会时间到了,只来了少数“学生老板”,园区的工作人员只好打电话一个一个再催。“这要是大学里,绝对是班主任才应该干的活,可是我们这里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沈雄无奈地表示,“其实之前税务部门都已经通知过了,如果本人不能去,那么叫公司的财务人员去一下,结果好几家公司还是什么人都没有去”。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事情。有一次,一家IP通讯相关企业因发展需求,想要购买一台10万元左右的服务器,这原本应该是企业内部的决策,一般的公司都会自己去选找厂商,而这家“学生企业”却找到了毫无关联的创业园,希望由他们出面帮助选产品、讲价格。
教育环节有缺陷
沈雄把这种过度依赖的原因归结为:学生们还不懂市场的游戏规则、社会经验缺乏、本身心理也不成熟。
据悉,这14家在创业园区的‘学生企业’的法人代表,半数不到是目前尚在学校的研究生,剩下基本也是应届毕业生。
“看上去这是办事能力不足,其实是心理上的问题,眼下针对学生创业有各种各样的培训,但是关于创业心理的培训还是极少”,一位负责学生创业的高校教师表示,“事实上,我们的教育环节出了问题,学生平常也是舒服惯了,在家里有父母盯着,小学、中学期间有班主任,在大学里除了班主任还有辅导员,研究生还有导师,平常芝麻大小的事情,都可以找人咨询、解决,真的毕业后到了社会上,要独立打点一个企业,一般学生谁也没这个经验,所以只好求助大学生创业园。”
“这就和小孩子学走路一样,我们在扶着的同时,还要逼着他们把步子迈出去”,沈雄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