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工人阶级状况的变化,有些人对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困惑和疑问。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全面分析,切忌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从1987年的1.2亿职工增长到现在的2.8亿职工;二是综合素质普遍提高,知识分子的比重明显增大;三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传统产业和国有企业人员倍增的同时,在私营企业、个体经济、“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迅速;四是职业角色出现转换,岗位流动加快。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广泛推行劳动合同制,“铁饭碗”已被打破,部分职工由于企业经营不善或自身原因而下岗失业,收入减少。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和主人翁的地位并没有改变。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没有变。目前,国有企业中出现的少数职工下岗失业现象,是在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而产生的。下岗、转岗、上岗或失业,就其实质而言,是劳动力资源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优化配置过程,它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有利于工人阶级整体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说不会削弱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当然,各级政府也应做好再就业工作,帮助下岗工人提高技能,重新返岗。
其次,工人阶级仍然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当今时代的先进生产力,是指以现代科技特别是高科技为龙头,带动经济迅速发展的生产力。在我国,与这样的生产力直接联系的劳动者恰恰就是工人阶级。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队伍发展迅速,知识分子比例显著增大,整体素质普遍提高,他们对发展我国先进生产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骨干作用,使整个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地位更加巩固。
再次,工人阶级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忘我劳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人阶级创造的GDP占全国的比重由1978年的57.3%上升到目前的72.1%。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队伍壮大了,素质提高了,作为领导阶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主力军,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在整体上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我们要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今天工人阶级的深刻变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切实维护好工人阶级的利益,进一步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要把经济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广大职工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时刻关心职工群众的疾苦,特别是要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职工群众的疾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