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将转向农村,农村公路建设将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之相适应,如何构筑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道路运输网络,农村道路运输网络如何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也将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报从今天起,开设“构筑运输网,走向新农村”专栏,约请部分地方和交通部门领导就此发表观点,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2003年以来,酒泉市以省交通厅农村运输网络化建设,即道路运输“村村通”试点为契机,加快农村运输站场建设,培育发展农村运输网络,农村道路运输条件得到了切实改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运输基础保障。到2005年底,全市共建成18个乡镇汽车站,70个村级停靠点,完成客运量近248万人次,货物流量800多万吨,近20万农民群众人均直接增加收入128元。
肃州区被列为全省农村客运“村村通”首批试点以后,市、县两级政府立即成立“村村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全市上下迅速形成市县乡村互联互动、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村村通”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受到省交通厅和省运管局的充分肯定。目前,该项工程已延伸到敦煌市及肃州区剩余乡村和金塔、安西、玉门、阿克塞、肃北等县市。
1.坚持统一规划,科学合理选址。我们严格按照省运管局的要求,坚持有利于农民群众出行、有利于农产品输转、有利于农村旅游开展、有利于商贸集散地形成的原则,力求做到乡镇车站和村停靠点建设同步推进,力求达到“以路促运,以运促路”的互动效果,力求实现建成一个站点、繁荣一方经济、美化一片环境的目标。市、县两级交通部门走访群众,勘察路况,召开多种形式座谈会,摸清了全市农村路网路况、客源客流、物资流向、农民出行要求等第一手资料,科学合理规划了农村客运站点和线路。
2.广开筹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实施“村村通”,资金是关键。我们坚持“省上补一些,市县筹一些,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干一些,吸引社会资金投一些”的原则,在积极争取省上的补助资金的同时,市县两级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列支一部分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包括“村村通”工程予以补助;在动员村民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先后涌现出了“车站+农户”、“车站+诊所”等多种建设模式,大大缓解了建设资金困难,并保证了停靠点有效管理和有序运行。
3.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全面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明确由市县交通公路部门为业主,市交通局全面负责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实施,市、县交通、运管部门把该项工作纳入年度主要工作目标,责任到人,层层落实。认真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采取“阳光程序”确定施工单位,组织专业人员实施工程监理,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
同时,还建立了定期调度制度、片区督办制度、质量巡检制度、交叉检查制度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做到万无一失。
4.加强规范管理,促进有序发展。针对“村村通”工程,我们制定了专门的运行管理办法,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产权归区交通主管部门所有,经营权归乡镇所有,业务上接受行业管理;按照行业统一标准,乡镇招聘人员,融资者优先经营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乡镇参与建设和管理“村村通”工程的积极性;采取统一线路、统一班次、统一进站、循环运行的公交化模式,乡站有线路牌、村点有运行图,各村点都有驻站班车;除保证一定的候车面积外,站点其余部分均可用于多种经营,使乡村车站逐步向“农村交通超市”方向发展,同时乡镇站可向客运公司按标准收取客货运代理服务费;交通、运管部门相应降低通村客运车辆的费用,在分路段限定农村客运票价上限的同时,全面放开农村客运票价,实行政府指导,市场调节;对客运线路采取远近搭配、“冷热”捆绑、轮换发班的方式,使各经营者均衡发展。
“村村通”建设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广大农民群众,加快了农村客流、产品流、信息流,农村客运条件和乘车环境大为改善,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拥护,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1.加快了农产品的流通。“村村通”工程完善了农村交通运输网络,加快了城乡物资交流,扩大了农村集贸市场数量与规模,实现了农产品的原料输出由单纯的种植向初加工、深加工的转变,提高了增加值,从根本上加快农产品的输转和流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2.拓宽了农民增收的路子。“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农村商品、农副产品及信息的流通和人员的流动,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据统计分析,运行近一年多来,肃州区沿山片区仅货物流量同比就增加近30万吨,人均增收近100元;如果全市5个农业县(市、区)全部实现“村村通”,年可增加货运量150万吨,客运量400万人次,农民群众人均直接增收150元左右,同时还可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近2800个。
3.完善了农村运输的机制。“村村通”开通后,肃州区在试点片区首先组建了全省首家民营农村客运公司“兴生民营客运公司”。之后又以“一线一公司”的方式,先后成立了3家通村民营客运公司,整合运输车辆223辆,并通过政策引导,实现了“三合一”,为通村客运公交化创造了条件。到目前,全市农村运输市场基本达到100%的民有民营公司化运营,100%的行政村通了班车,初步形成了城乡结合、乡通乡、乡通村、村通村、集市通集市的串村组、串集市的农村运输模式。
4.方便了农民群众的出行。乡站村点的建设,使农民群众不再顶酷暑、冒严寒在路边候车,加之运力结构的调整,空调车、专用车也为农民群众的出行和赶集提供了更为舒适、方便、安全的乘车条件。肃州区还将城市公交运营半径由4公里延伸至10公里,直接辐射到城区周边乡镇,做到“农村班车进城,公交客车下乡”,形成了城乡公交资源共享、相互衔接的客运网络,促进了城乡客运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我们将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运输网络结构,提高通达深度,努力实现村村互通、乡镇联网、城乡互动的道路运输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酒泉市副市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