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济南三月二十二日电 题:大师与学子面对面
——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与山东大学学生的对话
作者 解放
今天下午,山东大学南新校区的报告厅里,不时传出阵阵掌声、笑声。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正在参加“山东大学大家讲坛——与大师面对面”访谈活动。虽然这已是丁教授第五次来山东大学、第二次参加“山东大学大家讲坛”,同学们依然热情高涨,报告厅内座无虚席。
当丁肇中教授步入会场时,会场内全体人员起立鼓掌欢迎。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丁教授开始了访谈活动。
今年是丁肇中教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十周年,访谈就由此话题展开。对于得奖感受,丁教授只是讲到:一般情况从取得成果到获得诺贝尔奖通常要经过二三十年,而他自己只经历很短的时间,在比较年轻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至于获奖对他工作的帮助,他说一是有机会认识更多的获奖者,二是工作从此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丁教授还回忆了当年用汉语致答谢词的经过。在诺贝尔基金会等单位为获奖者举行的宴会上,按礼节获奖者应致一个简短的答词。按照惯例,答谢词以获奖者本国的语言进行。丁肇中决定用中文书写自己的答谢词,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但丁肇中的愿望遭到了某些国家官方的阻止。在丁肇中教授的坚持下,采用了一个折衷的办法:丁肇中在致答谢词时先讲汉语,后用英语再复述一次。对于丁肇中的爱国之情,山东大学的学生报以长久的掌声。
丁肇中教授在访谈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兴趣”这个词。他说从小父母就不强迫他念书,而是让他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在大学读书时,他从机械工程转向物理、数学,也是因为兴趣。他认为,科学很大一个作用是满足人的好奇心。他在大学时,从来不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学习的目标,而是以自己的兴趣为学习的目标。为此,被同学评价为“一个很怪的人”。
丁肇中教授通过个人的经历,告诉中国的学生:物理、化学、生物都是实验科学,任何再有逻辑的理论,如果没有实验的证实都是没有意义的。科学的进展是理论和实验的同步发展,理论是不可能推翻实验的。
对于山东大学所参与的AMS-02项目,丁教授做了简要的介绍。AMS项目,即高能物理实验科学研究项目,也就是在太空中探测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存在,从而验证宇宙大爆炸及粒子物理的相关理论,以及进行一系列和高能物理相关的未知事物的探索。他对山东大学在AMS项目中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访谈历时一个小时,整个访谈的气氛轻松,没有过多的涉及深奥的物理科研的话题,多是一些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大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了丁教授,了解了深奥的科学知识。
今天上午,丁肇中教授还前往山东大学空间热科学研究中心,参加ANS02项目工作会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