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中央美院附中致力于中英艺术教育交流 第2页:伦敦艺术大学中国代表处帮助中国学生了解国外艺术教育 第3页:中央美院附中积极扩招
为热爱艺术的学生开辟新路 第4页:中央美院附中探索创意教育模式
伦敦艺术大学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Jane
Rapley女士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搜狐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校长张为之老师,中央美术学院附中ACUK 国际艺术预科课程办公室负责人丁志宁先生,伦敦艺术大学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院长Jane
Rapley女士,以及张波先生,他是伦敦艺术大学中国代表处的主任,非常感谢大家的光临。今天我们的嘉宾将和网友在线交流中英艺术教育和创意教育的发展和前景,希望能给希望到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们提供一些借鉴。
张为之校长从事艺术教育这么多年,对于两所学校中英艺术教育交流的情况,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张为之: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过去的50年里创造了很多骄人成绩,培养了一批对中国艺术事业有所贡献的学生。伦敦艺术大学在英国也是众所周知的名校,我们希望利用我们两所学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优势,搜寻两国艺术教育方面多种交流的可能途径,并向英国、各类艺术大学输送合格的优秀毕业生,使得两国的艺术教育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主持人:目前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有哪些国际交流项目可以促进这一交流?
丁志宁:从去年开始,我们和ACUK 合作了一个课程,这个项目的主旨就是为英国的艺术高校培养合格的毕业生,或者输送高中毕业生到他们那里就读大学和硕士学位的课程。伦敦艺术大学的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是一个中国学生和老师非常崇敬的一所学校,非常希望我们的毕业生最终考到伦敦艺术大学的中央圣马丁学院主流的专业里。
主持人:在这个项目中,张校长您是怎么渗透您的发展思路的?
张为之: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是一所有50多年历史的优秀学校,主要是向中央美术学院和全国艺术院校输送合格的艺术后备生。这是我们办学的大方向。我们现在也在开始搞和国际的合作项目。比如我们和日本东洋美术学校已有20多年的合作关系,另外就是这个ACUK 的合作项目,这是和英国九所艺术院校的一个合作,经过一年的预科课程然后向这九所学校输送后备生。我们借伦敦艺术大学的圣马丁学院的院长这次来中国,希望进行一系列的探讨,能够在今后找到这样一个合作点。
主持人:丁志宁先生,您作为学校国际合作的负责人,先期做了哪些准备?
丁志宁:由于中英两国在学生的选择标准上会略有不同,比如中央美院附中更强调基础美术教育,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则在各个设计方面有它非常强项的专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前期做的主要工作是一直在和伦敦艺术大学的中国代表张波先生接触,了解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院招收学生的标准、考核的方法,这样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我们的学生。
主持人:Jane Rapley女士第一次来中国是吗?
Jane Rapley:第二次。
主持人:刚才丁先生讲到两所学校招生的标准有一些不一样,肯定有一些网友和学生想知道圣马丁大学对于招生方面有什么特色,特别是对中国学生有什么区别?
Jane
Rapley:大致来讲最主要的一个选择方法的差别就是好的作品集,我们要求学生给学校上交一个好的作品集,根据专业不同,会要求作品当中有一个侧重点,比如工业设计和陶瓷设计的要求就是不一样的。学校希望通过这个作品集看到学生在申请的这个专业领域里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构思在里面,这并不是要求他已经是一个多么优秀的艺术家,而是我们需要看他的潜力所在。谈到具体的标准,比如时装设计和产品设计上,我们会要求学生有非常好的三维空间的感觉能力,其他的平面设计课程则要求有二维设计思考的能力或者说感觉。当然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我们非常注重学生的创意。
举个例子,在我们学校就读材料、布料和时装设计的学生,对他的颜色感知的要求比较高,比如平面设计这方面就会相对少一些,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倾向性。还有一个非常广义的一个标准,就是我们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感知,和他的天性。比如之前提到学生申请时要提交一个作品集,我可能看到第一个作品集之后非常好,第二个同样来自于那个学校的同学提交作品,看到以后也觉得非常好,然后第三个也很好,但是你看到三个同一届毕业生的三个作品好的背后是一个很好的学院的教育带来的优秀,而不会体现出学生自己。相反你看到一些学生作品集可能一般,但是经过了解,并不是学生自己没有才华,没有天赋,而是可能学校的教育没有把这个学生的才华完全挖掘出来。
丁志宁:所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中央美院附中就会很注意,我们的学生在一个比较小的年龄段就会有机会把他的艺术才华充分挖掘出来,最终能够表达出他自己不同个性的东西。而不仅仅体现的是学校的氛围。
中央美术学院、 英国艺术学院联盟国际艺术预科课程2006-2007学年度招生简章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2006年招生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