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3月23日电(记者王骏勇马杰)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院士领衔主持的中国唯一拥有AMS探测器的实验室——AMS-C(AMS-China)实验室23日实现联通并投入运行。
此举这标志着由国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主持的AMS实验与太空探测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丁肇中教授亲临东南大学新闻发布会并作了情况介绍。
AMS实验是由丁肇中教授所领导的国际空间站上的第一个大型物理实验,目的是寻找反物质组成的宇宙、寻找暗物质的来源和测量宇宙线的来源。AMS称为阿尔法磁谱仪,是一种太空高能粒子探测器,1998年6月美国“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将AMS-01带入太空飞行10天,发现了很多近地球轨道宇宙射线的新现象。按照实验计划,AMS探测器二代(AMS-02)将于2008年进入国际空间站,进行长达3-5年的数据采集工作。
作为丁肇中教授主持的AMS实验与太空探测技术研究的一个部分,东南大学AMS-C实验室,成功地在地面恢复了AMS-01的正反物质高能粒子探测功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探测系统,AMS-C一方面可以用于研究空间探测的关键技术,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地面探测宇宙射线达到地面的情况,这对于发展空间探测技术、空间环境的预测预报、探测高能粒子到达地面和在地面发现新的粒子等现象具有极为积极的意义。
目前,AMS-C系统已经采集了若干含有来自太空高能粒子迹象的信号,这表明AMS-C已经初步取得了令人兴奋的结果。
除AMS-C实验室外,东南大学还承担了AMS-02实验中的AMS-AIS、AMS-SOC两个研究项目,前者是用来研究如何通过东南大学的AIS系统对国际空间站上的AMS-02磁谱仪进行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分析,后者是用于建立AMS数据处理网格,完成AMS-02系统数据采集、海量存储和分布计算处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