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配件工厂”有望明年产业化
由上海组织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曹谊林等完成的“组织工程皮肤的体外构建、低温保存和临床应用”项目,获得了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致力于打造“器官配件工厂”的国家组织工程中心,目前已在闵行紫竹高科技园区奠基,今年10月将有专家入驻,预计明年进入产业化。 据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曹谊林透露,上海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已成功为大型哺乳动物“拷贝”了骨骼、软骨、肌腱、关节、皮肤、神经、血管等,除了皮肤,还开展了在人体上修复颅骨的临床应用。
开发第二代身份证芯片技术
此次获奖项目中,上海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性能、低成本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技术,已开始惠及广大市民,为社会治安服务。
第二代身份证采用了多项新技术,证件质量、安全防伪性能大大提高。证件采用非接触式IC卡技术制作,利用芯片作为机读存储器,芯片存储容量大,写入的信息可划分安全等级,分区存储,使用方便、灵活,便于各用证部门使用计算机网络查询。
从遗传学角度证实“汉藏同源”的论断飞秒激光光梳为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作出贡献
复旦大学完成的“东亚人群的起源、迁徙和遗传结构的研究”,首次用遗传学方法,从父系遗传角度大规模地证实东亚人群的非洲起源假说。还从遗传学角度证实了“汉藏同源”的论断。这项成果在国际范围内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权威杂志《科学》对其作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对多地区起源假说的重大打击”。
而华东师范大学在激光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成果。国际标准局、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等世界权威研究机构评价该工作:“为下一代原子钟铺平了道路”。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其中部分内容就包含了本市科学家有关飞秒激光光梳的研究成果,对于上海科学家在其中的贡献,诺贝尔奖得主作了充分肯定。
作者:晨报记者倪杰陈里予毛懿实习生韩凤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