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中介”正在减少,有关人士分析称,除了招工用工市场规范化、求职者法律意识提高等因素外,职
介行业“蛋糕”正在缩小才是根本原因———早报记者蔡兰春陈少恭杨璇三年前职介遍地开花“黑中介”有机可乘
“两三年前,泉州职业介绍所遍地开花,那时来泉州找工作的人多,‘黑中介’也多。 ”新华南路一家劳动力市场的一位负责人回忆说。
据介绍,三年前,市区劳动力市场能组织一些大型招聘会的只有两三家,那时招聘会还是个新生事物。而大量的外来工却在不断地涌入泉州,赶上招聘会的就可以找到工作,没有赶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只得依赖于一些小型的职业中介所和中介公司了。
西街一家中介公司李经理回忆称,当时,引导就业的渠道很少,来泉州务工的人员大多只身一人或几人结伴,一些正规工厂的招聘信息来源少,于是,让“黑中介”有机可乘。
“一些‘黑中介’大多设在车站等人流量较多地段,一些中介公司只有一个小门面,一部电话、一张办公桌,基本没有什么办公设备,一些人则干脆只设了一个简易的摊子,摆一个招牌上面写一些招工信息。这些‘黑中介’大多抱着骗一个算一个的心理,被相关部门查处后就卷铺盖走人,也没有什么损失”。
五大原因分流求职者职介“蛋糕”正在变小
在日前四部门对泉州职介所的检查中,一个情况引起了部门人士的注意:前来职介所求职的人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一位中介的工作人员王女士称,比起往年,今年职介所的“生意”不那么好做了。
据泉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位人士称,泉州总共有90家具有正规牌照的职介所,其中用工较多的市区、晋江、石狮占了大头,市区有23家,晋江、石狮两地加起来有30多家。然而今年,光是市区附近,就有5家职介所私下关了门。
对此情况,泉州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黄天凭称,这段时间的专项检查,他们也专门了解了职介所的状况,发现一些职介所确实较为冷清。
那么,求职者都上哪里了?他分析认为有五个原因分流了职介所的客源:
1.现在企业招工用工有一种趋势,就是跟劳动力输出地直接联系,从而成批地引进劳动力。2.现在劳务求职中亲戚带亲戚、老乡带老乡的现象特别突出,这也很大程度上削减了求职者通过职介所求职的机会。3.政府发挥职能,为企业牵线搭桥,构建了一个平台,可供企业与劳务输出地联系,引入劳务。4.现在招聘会特别多,求职者可与企业直接在招聘会上见面,并洽谈。5.现在信息网络特别发达,在互联网、媒体上,求职者都可以了解到很多招工信息。
今年职介所生意开始好转“黑中介”不会完全消失
“从前年起,泉州开始举办越来越多的现场招聘会。去年现场招聘会很受务工人员欢迎,我们职介所的生意因此受到了影响,但生意从今年开始转好。”西街这家职介所负责人李经理分析后说。
据介绍,现场招聘会上,招聘企业多,应聘者更多。往往一个求职者赶一场招聘会要投4到5份简历。招聘会结束后,再赶4到5个点去面试,但往往一些工资待遇好、要求低的好工作岗位都有10到20个人去应聘,求职者落聘后可能转而到职介所寻找帮助。
据了解,现在那些首次来泉州找工作的人基本上都去现场招聘会或者直接进厂找工作,不会再去中介所找工作了,来职介所找工作的往往是那些对泉州有一定熟悉的熟练工,他们往往熟悉泉州一些职介所的情况,也知道很多企业委托职介所招熟练工的“内幕”,常常来中介所看有没有待遇更好的厂可以跳槽。
一家劳动力招聘会的黄经理也称,泉州现在还在缺工,尤其是技术工,很多企业都委托中介所帮他们“物色”熟练工,这也是职介所仍然可以存在下去的一大市场。
“我虽然不熟悉‘黑中介’的一些情况,但只要还有职介所,‘黑中介’就有可能存在。”李经理如是说。
警惕“黑中介”的惯用伎俩
2004年,鲤城工商局统计出有关职业中介投诉有103起,据鲤城区12315投诉台工作人介绍,“黑中介”常用的骗人伎俩有四种。
第一招:“游击战”,由几个人在人流量大的地方租间门面,等到收取到求职者“中介费”后,“人间蒸发”。
第二招:“引鱼上钩”,夸大用人单位的规模、待遇和工种,却闭口不提学历要求、试用期工资等,致使求职者屡试不中、徒劳往返。
第三招:“金钱战术”,即求职者一到中介所就明示中介费,并承诺找到工作。结果求职者是中介费交了,工作却始终没着落。
第四招:“试工骗工”,职介机构通过与用工单位联手,并通过不停地“炒”试工者“鱿鱼”,达到免费使用劳动力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