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军灿若星河的科技大军中,有这样一支特别的队伍:她们行进在战略导弹方阵中,被称为离“战场”最近的女人;她们远离都市霓虹,把五彩缤纷的人生舞台搭在了戈壁高原;她们平均年龄只有32.5岁,人人都曾是高等学府的高材生。
她们就是被誉为“巾帼长缨”的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科研试验中心试验队的8名女军官。
离战场最近的“女子突击队”
晨曦中,青藏高原剑拔弩张,一场“导弹战”即将上演。
导弹阵地上,科研试验中心试验队的7名女军官早已进入各自“战位”———她们是上校工程师袁陶萍、中校工程师张红、少校工程师郑芳、少校工程师葛爱东、上尉助理工程师张丽、中尉助理工程师王红霞、中尉技术员刘晨。此时,在千里之外的指挥大厅里,试验队上尉助理工程师徐自玲已端坐在微机前,随时准备接收来自“前沿”的数据。
今天,8员女将的任务是把遥远的导弹发射区、落区和指挥中心通过网络连接到一起,对整个发射过程“现场直播”,为指挥员提供准确的指挥数据。
导弹发射进入“倒计时”。弹道数据、微机网络、遥测观测、卫星微波,与“长剑”近在咫尺的7名女军官,兵分7路,各自为战。葛爱东负责红外数据传输,在装备车上一人操作一台计算机;刘晨负责“时统”,岗位就在离导弹200米的掩体中;王红霞背着摄像器材,在一个高岗上架起了摄像机。“10、9、8、7……”一声巨响,大地震颤,长剑冲天!欢呼声透过音频、视频系统,从落区和指挥中心同时传来。
导弹发射保障,只是科研试验中心试验队众多工作中的一部分。这个科研群体没有窗明几净的实验室,导弹阵地就是她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她们是离“战场”最近的女人。每次试验,都是对她们毅力、耐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就拿这次高原发射保障任务来说,她们要提前架设6个15米高的天线,个个都是百斤重。每个天线4根拉线、4根地桩,专得找硬地夯。在平原,5公斤重的铁锤能被这些弱女子抡得生风,可这次不行,发射场海拔几千米,头疼得要裂开,抡几下就上气不接下气。为了争时间,大家干脆背上氧气瓶,一边吸氧一边抡锤。
上高原、穿戈壁、战严寒、抗缺氧。这群女科研人员,每年有一半时间工作在阵地上,数次参加全军、第二炮兵组织的导弹发射保障任务,多次在现场排除技术故障,被称为屡战屡胜的“女子突击队”。
身手不凡的“科研娘子军”
科研试验中心试验队8名女军官驾驭的是我军较为先进的导弹靶场保障装备。由计算机、红外、雷达、卫星、遥测、机要等20多个要素搭建起的战场网络平台,追踪长剑,传递星讯,把战场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指挥中心,推进武器发展,影响战略决策。
2004年试验队组建之初,从通信部队转移过来的这群女将,望着眼前的迷彩车、仪表盘,慌了!8个人中有6人学的是有线通信,和靶场保障装备不沾边;两人学的是无线通信,与新设备有点关系,但不大。
过去这套装备由生产厂家和研制单位20多个大男人操作,由于任务需要,换成一群弱女子。所有人都替她们捏了一把汗!8个人被分派到3个厂家,匆匆忙忙学了10天,任务来了———一个月后携带装备进驻某试验场保障导弹试射任务。
离执行任务还有36天,一场超强度的岗位练兵开始了。15天的理论攻关后,开始进入实装操作。
袁陶萍和张红负责导弹弹道数据传输,设备上有100多条数据线,200多个插口,插口一乱,全盘皆乱。此时正值雨季,为了练就夜晚“一插就准”的功夫,她们把伞别在后腰带上,拿着手电,一根线一根线地理,一个插口一个插口地接,半个月之后,100多条数据线、200多个插口被她们驯服得像梳头一样自然。
王红霞的“武器”是一台高速摄像机,这个东西她过去可是连摸都没摸过。为了快速捕捉动态图像,她扛着摄像机,专门找人扔东西。帽子、凳子、石头瓦片都成了她追踪的“目标”。
靠着这股韧劲儿,她们成功完成了第一次的保障任务,而新的任务又在等待着她们。
“长缨花”的特殊“装备”———伞
试验队的8姐妹,每人一件特殊的“装备”———伞。
伞,本来是遮光挡雨之物,可在她们手中,却是一道“遮羞避丑”的屏障。说起这把伞,年轻漂亮的张丽一脸的尴尬:“导弹阵地是男人世界,女人‘方便’成了最不方便的事儿。”一天,她独自在外执行任务,接近中午饥肠辘辘,荒野中一片绿油油的野韭菜,让她胃口大开。哪知,吃下去不到10分钟,肚子闹开了。放眼戈壁,一马平川,除了试验设备就是远处的男战友。紧急之下无羞涩,她从车上拽出一张图纸,把脸一蒙。
在导弹阵地上,“方便”不方便的问题,成了8名女将生活中的“大敌”。为这事儿,她们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想尽了办法,最后形成“决议”:每人装备一把雨伞,关键时刻,就地一支。这把伞,陪伴她们上高原、钻丛林,经历了夏暖冬寒!这把伞,陪伴她们闯禁区、进阵地,见证了苦辣酸甜!
8名女军官,8朵长缨花!她们是科研人员,但实验室却搭在了莽莽群山、大漠戈壁;她们是母亲、妻子,却远离了与亲人孩子的长相厮守、漫步林阴;她们是女人,可展露在人们面前的是绿色的迷彩、黑黑的脸庞———她们把绚丽的青春融入了国防科研事业,当导弹腾飞的刹那,一曲《巾帼长缨》总在她们的胸中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