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吕嘉近影
他的“南天门”不是靠碰大运撞开的。他也不是音乐神童,这个“小上海”12岁才有机会跟在部队文工团工作的爸爸妈妈学钢琴、学视唱练耳。他却叩开了西方歌剧之乡意大利和交响乐之乡欧洲诸多歌剧院和交响乐团之门,被聘为首席指挥和音乐总监。功成名就后的大师吕嘉与卡拉扬、小泽征尔相比,似乎过于斯文了———语不夸张、貌不惊人,有着最典型的中国式的小平头和最朴素的中国式平和的脸蛋和表情。我是在今年初,上海静安希尔顿21层一个向南的套房,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了世界著名指挥家吕嘉,他在盛况空前的“2006上海海外华人音乐家新年音乐会”中担任指挥。
苦其心志:在地铁车站度过5个不眠之夜
没什么客套也没什么障碍,笔者对吕嘉的“轨迹”、“印痕”相关的一系列数字产生了特别的兴趣。
15岁,吕嘉面临了一次最初的人生选择,虽然数学、物理都是年级的第一名,但对音乐的偏爱还是让他如愿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18岁,他成了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唯一的本科生,并且荣幸地在严师郑小瑛的麾下学习执棒。酷爱文学,嗜好体育,参加过两次北京马拉松赛,充沛的体能和智能储备为他以后的指挥“营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岁,吕嘉顺利毕业,兼任中央广播乐团、民族乐团和青年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借此机会他积累了初期宝贵的工作经验。
数字25,成了吕嘉人生履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吕嘉放弃了在北京安逸舒适的生活,怀揣300美元,只身赴欧洲古典音乐的发祥地———德国柏林艺术学院开始艰辛的留学生涯。期间,因为初来乍到,手头拮据,住宿一时难以着落,不得已在地铁车站度过了5个不眠之夜;之后,又在学生宿舍冰冷的地下室仓库熬过了两个月;由于自费生没有奖学金,为生存计,他只能每天中午12点至晚上12点在华人餐馆打工,尔后,再读谱到凌晨;稍事休整,上午8点再到学校上课。
如此炼狱般的历练,吕嘉不觉得苦,他说“我来这儿就是‘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一有空,就去看西柏林爱乐乐团和德意志歌剧院的排练,这是最好的学习。”因此,柏林的这一段苦行僧般的经历,对吕嘉来说,既极其艰难又极其珍贵。
“班门弄斧”:在意大利出任歌剧院首席指挥和音乐总监
接下来的岁月,印证了一句中国古话“苍天不负有心人”!就在吕嘉到德国9个月以后,他偶然在餐馆的一张过期报纸上看到意大利特兰多市举行国际指挥大赛的消息,遂报名联系,被告知是30名正式选手和12名备选中最末一名候补选手。
然而,事情的走向有时恰恰与人们的预料大相径庭,经过转机、转车一路周旋、颠簸,和紧接着的一轮又一轮的“较真”比试、攻关夺隘,吕嘉坦然面对,放手一搏,一举夺得“安东尼奥·佩德罗帝国际指挥大奖赛”的第一名和评委特别奖。真可谓天地翻覆、乾坤倒转,历经劫波,苦尽甘来!穷书生吕嘉“一不留神”抱了个金娃娃!这给他以后的拓展打下了根基,也为而后的辉煌留下了伏笔。
翌年,当时的评委主席、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院长看到吕嘉在欧洲各国的演出进步飞快,他自己又兼任特里埃斯特市歌剧院院长,遂先后邀请吕嘉担任特里埃斯特市歌剧院和佛罗伦萨市交响乐团的指挥和音乐总监,从而使“小不点”吕嘉一跃成为亚洲人中在世界歌剧之乡———意大利出任歌剧院首席指挥和音乐总监的第一人!
又过了一年,27岁的吕嘉将自己的“大本营”从德国移师到了意大利,开始全身心地履行起意大利歌剧院、罗马室内乐团、瑞典诺尔雪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和英国曼彻斯特、伯尔茅斯两个交响乐团常任客席指挥的重任……
一个小平头的中国人,一个文化背景与之毫不相干的东方人,何以成为西方歌剧之乡和交响乐之乡诸多歌剧院和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打一个类似的比方,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欧洲人来担当中国昆剧院、京剧院的指挥和音乐总监,您是否会觉得有点异想天开?然而,吕嘉确确实实地做到了。那么,他靠的是什么?凭什么人们“认”他?回答很复杂也很简单,靠的是“真本事”,凭的是“实力”!
心悦诚服:简直比意大利指挥还意大利化
意大利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意大利不乏帅哥、美女,不缺经典、时尚,因而,想要在他们的强项处“班门弄斧”,委实不是一件容易事。
为此,通晓英语、德语,兼顾法语、西班牙语的吕嘉开始“恶补”意大利语。歌剧是音乐综合艺术的最高境界,要深入他们的传统和语言,融入他们的社会和文化,乃至于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吕嘉说,他从小喜爱文学、历史,到了意大利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指挥不光是打拍子,更要弄懂弄通它的背景、剧情,甚至于唱法、语气、发音、咬字……只有对歌剧的本身和延伸都弄明白了,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主动。
至今,吕嘉已经与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罗马歌剧院,德国柏林德意志歌剧院、汉堡歌剧院,法国里昂歌剧院,瑞士日内瓦歌剧院,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30多家世界著名歌剧院,合作演出40多部歌剧作品;与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英国伦敦爱乐乐团、德国柏林交响乐团、法国巴黎国家交响乐团、俄罗斯圣彼得堡爱乐乐团、澳大利亚悉尼交响乐团、香港爱乐乐团等50多家世界著名交响乐团,合作演出100多部交响作品,成为公认的有着世界声誉的杰出华人指挥家。英国的报刊称:“那么传统的英国作品,由一位伟大的中国指挥完美地完成,近乎不可思议。”瑞典日报这样评价:“诺尔雪平交响乐团近一年来变化令人吃惊,管乐器的磅礴气势与弦乐优美、迷人的乐音融为一体,这样高水准的演出不是经常能听到的;吕嘉和诺尔雪平交响乐团是世界乐坛一颗灿烂的明星!”意大利的《共和国报》评论:“我对于大师吕嘉的名声早有耳闻,但他对意大利歌剧的传统、歌词、舞台,特别是对于声乐演唱的引导及合作的精确理解及让人陶醉的音乐美使我吃惊,简直比意大利指挥还意大利化。”
对于这些“溢美之辞”,吕嘉说:“他们已经不会因为我是中国人而说你行不行,而是说,这个人好,你来!就这样简单。”
“数字吕嘉”:好戏还在后头
屈指算来,吕嘉1991年上任至今,每年排演三四部歌剧,每年演出100场音乐会。累积叠加,已远远超过1000多场次的演出了。对于这些令人惊叹的“数字”,吕嘉认为,成熟的音乐家是需要大量实践的,数量和质量有时是分开的有时是成正比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实践多了,眼界就会更开阔,理解也会深一层;艺术水准的提高需要悟性,不断地由数量的累积到质量的提升,才能永远地往上走。
现在的吕嘉,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旅人”,永无止境地在音乐的旅途上前行。能容纳1.5万人的罗马古斗兽场维罗那歌剧院、罗马室内乐团和西班牙特内里夫交响乐团“三驾马车”音乐总监,是他目前的使命与职责,从选拔演员、季度规划、曲目安排到行政保障等等均须一一过问,碰到意外的麻烦,还要善于用智慧“摆平”。
如今的吕嘉,拥有着西洋歌剧和交响音乐的宽广曲目,从德奥古典音乐到晚期的浪漫派作品,法国印象派作品和浪漫歌剧,俄罗斯、中欧、北欧浪漫派音乐,意大利古典及浪漫歌剧,直至20世纪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
“数字”吕嘉,用他的勤奋和智慧,创造着一组组闪光的令人瞠目的“数字”;这“数字”的连缀构成了他奋搏前行的一串串清晰坚实的脚印。吕嘉今年才42岁,来日方长。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搭建2006中意文化年彩桥的“红娘”,作为3月鹭岛厦门音乐节的“阳春”使者,作为有史以来华人音乐家最壮观的集聚———上海国际节日乐团的特邀“主持”,指挥家吕嘉的魔棒会使一切都变得更红火,更清新,更出彩。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3月24日 第七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