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于上世纪末的贵州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距今不过短短7年时间。但在网改的强劲带动下,贵州农村电网已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并由此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扶贫开发 电力先行
1998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两改一同价”的重大部署,我省于1998年及时启动农电体制改革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并将之作为贵州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 贵州电网公司从1998年下半年起分两期启动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至2005年网改计划工程全部完成,一期工程共建成110千伏变电站180台(容量4200兆伏安),110千伏线路3547千米,35千伏变电站243座(容量758350千伏安),35千伏线路4156.21千米,10千伏线路46022.76千米,低压线路72653.73千米,配变36610台(容量1526727千伏安);二期工程共建成35千伏变电站108座(容量258800千伏安),35千伏线路1052.59千米,10千伏线路19691.99千米,低压线路48191.57千米,配变15388台(容量559193千伏安)。目前全省约742.3万农户中,除去因体制不顺而仍属转供性质的13.6万户外,已安装一户一表、实现同价的有555.2万户,农村一户一表率达到76.2%。
优质电能 服务发展
2005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在黔全国人大代表分三个调研组分赴遵义、六盘水、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地,就农村电网改造问题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代表们亲身感受到了农村电网改造,给广大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通过网改,全省不仅建成了一个基本能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布局、结构合理,技术装备较先进的农村电网,而且电能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农民用电有了安全可靠的保障。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行政村通电率从1998年底的84.2%提高到2005年底的99.5%;全省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从1998年的6.5亿千瓦时提高到2005年的16亿千瓦时,增长了2.4倍。在贵州仁怀、习水两县市,网改后抄表到户率、供电可靠率分别比网改前提高68.49%和11.39%,供电量分别比网改前增长3至4倍。在省网的强有力支撑和技术扶持下,网改后我省农村高压综合线损降到了10%以下,低压线损降到了12%以下,切实提高了农村电能质量。
农民年减负两亿元
通过网改,贵州于2003年实现了全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网改前,农村到户电价在1.00元/千瓦时以上的占6.3%,0.7至1.00元的占44%,而网改后,全省有555.2万户农户安装了一户一表,电价和城市居民一样同为0.45元/千瓦时,据不完全统计,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全省农民减负两亿余元。同时,由于电价降低,刺激农村消费市场日趋活跃,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进入农民家中,小型加工机械、村办企业依托可靠、优质的电网得以全面发展,有效拉动了农村GDP增长。
竭尽全力为“三农”
贵州省一二期工程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总投资为75亿元,除15亿元为国家配套拨付的资本金外,其余60亿元均为贵州电网公司靠商业贷款解决,为减轻还贷压力,贵州电网公司严控单位造价,设计上严格把关,优化方案,使施工条件较恶劣的贵州反而在农网建设单价上处于全国最低水平之列,网改工程在县、地(州、市)和省三级的验收面分别达到100%、30%和10%。同时,贵州电网公司,对控制单位造价而节余的资金又重新下达计划投入到农网改造之中,进一步扩大了农网改造的覆盖面。与此同时,农电体制改革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全省87个县级供电企业中贵州电网公司管辖有直供直管县16个、全资子公司26个、有限责任公司3个、代管县42个。对乡镇一级的农电体制改革现也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 作者:罗丽华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