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理清“十一五”时期全省旅游工作思路,对于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实现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日,记者在省旅游局长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一五”时期我省旅游工作的目标可以概括为:抓住“一个统领”、实现“两个目标”、完成“三项任务”、做到“四个坚持”、促进“八个提升”。
抓住“一个统领”。就是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旅游工作大局,按照“五统筹”要求,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资源合理保护、永续利用的关系,实现全省旅游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旅游发展“两大目标”
省旅游局局长薄喜如说,在“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业要实现“两大目标”。一是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出发,不断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到2010年,各项旅游主要指标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7%以上,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努力扩大总量规模,力争位居全国排位提升进入到10位左右。在“十一五”期间,全省力争建成10个生态旅游示范区,100个休闲旅游度假区(点),200个绿色饭店,建成50~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屯、点(区),并实现扶贫示范区内三分之一劳动力从事旅游业和人均收入翻一番,力争有项目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全省旅游区生态环境达标率达100%。二是要实施精品战略,重点开发建设具有国际性、地域性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精品,不断提高产业素质,把我省逐步建设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冰雪旅游与避暑旅游度假胜地。
旅游发展“三项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业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目的地体系。要提升现有产品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趣味性、参与性和吸引力,积极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大力发展度假休闲产品,特别是山地度假、滑雪、温泉等康体休闲旅游产品,努力构建现代旅游产品体系。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发展工农业旅游。要推动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依托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完善旅游交通设施、卫生设施、安全措施和旅游信息系统;总结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创建一批旅游强县;推出100个旅游村、屯、镇,探索出一条适合省情的旅游小城镇发展新路子。二是完善旅游市场体系。促进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三大市场协调发展。以健康有序发展为目标,努力改善出境旅游服务质量,引导旅游者理性消费、文明旅游。建立游客权益保障和风险防范机制,实现出境旅游市场规范化发展。加大国内旅游市场开发力度,重点开拓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重点市场和省内基础市场。完善政府主导、企业跟进、部门联合、多方联动的促销机制。加强区域协作,扩大地区间、省区间、国际间的旅游合作,在旅游资源整合、宣传促销联合、旅游线路组合、客源共享等方面互利共赢。三是完善旅游要素配套体系。各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交通、城建、文化、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相协调;积极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体现和完善旅游功能。大力推进旅行社批零体系和网络化经营格局的建设。在完善和提升旅游星级饭店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家庭旅馆、乡村旅馆、汽车旅馆和汽车宿营地等建设,引导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适应旅游大众化发展新需求。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大力推进旅游产品产业化发展,每个地市和森工、农垦系统都要培育出标志性旅游商品、纪念品。积极促进旅游娱乐休闲的健康发展。促进旅游交通进一步发展。积极推进支线机场建设,探索开发直升机旅游项目。促进国际航线和旅游热点城市、重点开放城市航线、航班的增加,大力扶持旅游包机业务开展;促进旅游列车、旅游巴士线路的增开;加快通往旅游景区(点)干线公路的配套建设,改善旅游景区公路的通达条件,完善旅游景区游路系统建设。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健全旅游网络查询系统和旅游标识系统,加强中心城市旅游咨询中心和重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保持运用新技术和持续创新的能力。第二项是搞好区域布局。“十一五”期间,要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开发度假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产品,保持我省冬季冰雪旅游的优势地位,创造夏季避暑度假旅游新优势。总体发展格局是建设六大旅游板块、五大特色旅游廊道、两个冰雪旅游名城、十个避暑旅游度假城市、六个口岸旅游城市、八大精品旅游区、一百个精品旅游点、十个节庆会展活动等支撑发展体系。六大旅游板块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依托,以交通枢纽为门户,以地级市(区)为中心城市,全省在旅游区域空间布局上构建六大旅游区域板块。第一个是哈尔滨旅游圈,以哈尔滨市为门户城市,中心城市为哈尔滨、大庆、绥化三个市,是“十一五”期间着力打造的核心旅游区。第二个是牡丹江旅游圈,以牡丹江市为门户城市,中心城市为牡丹江、鸡西、七台河三个市。第三个是嫩江旅游圈,以齐齐哈尔市为门户城市,中心城市为齐齐哈尔市和加格达奇区,是我省西部重点发展的旅游区。第四个是三江旅游圈,以佳木斯市为门户城市,中心城市为佳木斯、鹤岗、双鸭山三个市。第五个是黑河旅游区。第六个是伊春旅游区。五大特色旅游廊道是以旅游资源点为支撑,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和路网建设,开通六大旅游板块和主要旅游景区的旅游大通道。第一条是绿色生态旅游廊道,由一条主廊道和四条辅廊道构成,主廊道是哈尔滨—阿城—尚志—海林—牡丹江—镜泊湖。第二条是绿野弦歌旅游廊道,由一条主廊道和三条辅廊道构成,主廊道是哈尔滨—宾县—依兰—佳木斯。第三条是神州北极旅游廊道,由一条主廊道和三条辅廊道构成,主廊道是哈尔滨—齐齐哈尔—加格达奇—漠河。第四条是林海泛舟旅游廊道,包括哈尔滨—绥化—伊春—五营—汤旺河—嘉荫。第五条是火山边陲旅游廊道,包括哈尔滨—拜泉—五大连池—孙吴—黑河。两个冰雪旅游名城把哈尔滨市打造成世界冰雪旅游名城,把牡丹江市打造成中国雪城。十个避暑度假旅游城市是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伊春、大庆、加格达奇、鸡西、齐齐哈尔、黑河、鹤岗。六个口岸旅游城市是黑河、绥芬河、东宁、密山、同江、饶河。八大精品旅游区是五大连池旅游度假区、兴凯湖旅游度假区、镜泊湖旅游度假区、大庆温泉旅游度假区、黑龙江金满峡旅游区、伊春原始森林旅游度假区、凤凰山生态旅游区、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要重点打造100个精品旅游点。要做大做强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关东文化节、黑龙江森林节、哈尔滨国际啤酒节、五大连池国际饮水节、佳木斯三江国际旅游节、黑龙江五花山观赏节、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齐齐哈尔绿博会等10个节庆会展活动。培育十大旅游避暑度假胜地。要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和“三农”旅游。开发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旅游示范区、哈大齐旅游产业带和三农旅游试点区。要建设50~80个旅游强市(地)、强县(市)、强镇(乡、屯)。第三项是完善支撑体系。一是推进旅游法制和标准化建设,完善我省旅游法规、规章和标准体系。大力组织实施《黑龙江省旅游条例》,进一步修订地方旅游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认真宣贯《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管理办法》。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要素的统一规范和质量标准。二是健全旅游市场运行机制,完善旅游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行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旅游部门行业管理的职能作用。以《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规范旅游行政执法行为,逐步建立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全面推进诚信旅游活动,在“十一五”时期基本建立诚信体系框架。要积极推动边境旅游通行证的使用。要加强对资源开发的保护和管理,增强对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的服务功能,提高对旅游质量的监管能力;加强旅游电子商务和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机制和旅游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善旅游紧急救援和旅游保险体系;进一步探索分层级的旅游管理体制,强化城市的市场监管和为旅游者直接服务的功能;完善旅游行业管理手段和功能,促进旅游中介组织发展,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行业自律能力。三是实施人才兴旅工程,完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优化旅游行业人才结构,实施人才兴旅工程;制定旅游人才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加快高、中级旅游管理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充分发挥全省旅游院校(系)的教学和科研优势,加强旅游理论应用研究和旅游学科、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促进全省旅游普通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全面发展;搞好旅游从业人员上岗和在岗培训,建立完善旅游人才选拔、培养和竞争机制,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用“四个坚持”为旅游提速
会上,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业要通过四个坚持的方针快速将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支柱型产业。一是坚持发展的思想。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强化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确立大发展、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观念。二是坚持改革的思想。在工作中要敢于打破传统框框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坚持从工作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提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三是坚持创新的思想。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在产品开发、市场促销、行业管理、教育培训、机制完善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市场发展动态,改善旅游设施,完善旅游功能,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发挥旅游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旅游产业“八个提升”
薄喜如说,“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产业将做到“八个提升”。一是要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地位。抓住“十一五”战略转型期的宝贵机遇,在接待入境人数、国内旅游人数、旅游创汇上要有全面的提高,发挥旅游业的拉动作用。二是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要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健全旅游市场运行机制,积极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三是全面提升旅游企业经营素质。要积极转变观念,调整经营思路,加快企业转型。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物竞天择,促进旅游企业良性发展。四是全面提升旅游市场规范水平。要把诚信旅游建设与旅游市场秩序整顿紧密结合,标本兼治,实现我省旅游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重塑旅游产业形象。五是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组织实施全省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全面培训计划,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旅游教育培训格局。六是全面提升旅游产品质级和配套服务水平。要改变一些地方存在的“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景点”的旅游开发现状,在挖掘文化内涵、提高产品质级、完善配套服务上下功夫,提高旅游产品的核心吸引力。七是全面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重点解决旅游公路建设和支线机场建设等制约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提高旅游景区的交通可进入性。八是全面提升我省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精品,以品质提升形象。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建设方面,要走“高品位规划、高档次建设、高水平管理”和“精品出绝品,精品促普品”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充分利用我省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综合运用知识、科技、文化和资金,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全省旅游总体规划,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地开发和组合产品,做好做足“奇、特、新”的精品文章,在全省创造若干个内容丰富、特色独具、质量上乘、竞争力强的旅游精品,推动我省旅游业从较低层次的粗放型经营发展局面,转变到高层次的品牌优势竞争上来,不断提升我省旅游业整体形象。本着“巩固、发展、提升、创新”的原则,加强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从而实现我省旅游业从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使我省旅游业真正成为黑龙江的优势产业、动力产业、富民产业和生态产业。
(黑龙江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