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对政府的要求是不能乱作为,更不能不作为。”在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及《北京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实施两周年之际,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周继东日前表示,经过两年的努力,依法行政已经成为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共识,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也已经成为衡量政府是否“称职”最重要的标准。
两年来,本市根据《纲要》和《实施意见》的要求,从立法、执法、监督各个环节入手,进一步转变了政府职能,完善了行政决策机制,理顺了行政执法体制,强化了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逐步迈向建设法治政府这一目标。
一年审查700件文件
“制定规章、规范性文件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体现,市政府凡是制定重要文件,在发布之前,都会送到市政府法制办进行合法性审查。”周继东说。
“首先要看文件的各项规定是否和现行法律相抵触,其次是审查有没有越权的地方,最后还要看出台这个文件对市民有没有用。”根据这3条原则,市政府对200余件各部门报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审查,各区县政府对500余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备案和合法性审查。
市政府法制办在审查某部门的一项收费办法时,发现有变相涨价的“嫌疑”,立即提出对这部分进行修改。最终,这项收费办法删掉了不合法、不合理的部分。
“我们审查过的文件绝大多数都做过相应修改,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从根上保证行政决策是从公共利益出发,而不是为了部门利益。”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助理王晓明表示。
两年来,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都完善了决策公开、重要决策合法性论证、重大决策集体讨论等行政决策制度和程序,初步建立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普遍坚持了法制机构负责人列席政府常务会、区(县)长(主任、局长)办公会制度和重要文件事前合法性审查制度。
7万市民对法规草案提意见
“与其一方面政府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一方面市民偷偷摸摸地放,不如有限制地放开。”
“政府应对烟花爆竹实行专卖,从采购到销售都要选择低污染、低能量的花炮供应。”
“限时8时至22时燃放很难实现,执法成本太高。”
去年5月,《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在法制办网上征求意见,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共有1155名网民发表了意见。应多数市民要求,市政府法制办修订了《条例(草案)》,明确了以五环路为界,以内为限放区,以外为非限放区,并取消了8时至22时的燃放时间限制。
“这部法规是本市‘开门立法’最成功的一次。”周继东说,“法规从起草、修改到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都得到了市民广泛的关注和积极参与,因为法规充分尊重民意,因此于去年12月1日实施之后,效果比预想的好,政府并没有增加执法难度。”
据悉,“开门立法”已经成为本市立法工作的惯例。现在,每一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出台之前,都要上网征求意见。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出台部门规范性文件之前,也都要广泛采取调查问卷、实地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扩大公众参与程度,全年共征求意见550批次,反馈意见1.5万多条,公众参与数量达7万多人次。
行政复议监督行政不作为
去年,市政府法制办曾受理一项行政复议申请。当事人被一家合资公司骗走31万元后,到工商部门举报,发现该公司在资金没到位的情况下就注册成立了,而且没参加2004年的企业年检。
行政复议处经调查确认工商部门存在行政不作为,在做出“确认违法”的复议决定后,工作人员发了一封行政监督函,指出了工商部门存在监管不力的漏洞。
据统计,去年,市政府法制办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348件,比2004年增加了两成多,其中土地类案件增长迅速,并首次出现了17件行政不作为案件。
各级政府针对行政复议案件数量多、增长快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复议监督制度。复议机构在行政复议案件中发现行政行为的问题,都要及时发出法制建议函,提出整改意见。
网络编辑:李亚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