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3月24日消息台湾“中国时报”今天刊载题为《这是行政箝制,不是积极管理》的社论说,距离四月初民进党筹备的“大陆政策大辩论”所剩时日不多,台当局“行政院”却在22日抢先通过有关两岸经贸的“积极管理措施”,立即引发多位执政党籍“立委”的不满。 民进党“立委”郭正亮已径自宣布退出辩论会,其他原本要参加的民进党“立委”也相继公开痛批,这场原本敲锣打鼓预告甚久的辩论会很可能被迫延后甚至取消。对执政党而言,一个展现党内审议民主的机会凭空消失了,对台湾而言,两岸经贸的进一步紧缩,也意味着台湾的经济前景将更加黯淡!
社论认为,台当局“行政院”公布的“积极管理、有效开放”配套措施,用最浅显的话说,就是将“政府管制的手”强硬地、全面地伸进民间企业的经营里。以新的投资审查制度为例,以往重大投资案,仅需送台当局“经济部投审会”审查即可,现在却变成在送“经济部投审会”之前,必须先交由相关部门进行“政策面审查”,在这个所谓“政策面审查”中,有意赴大陆投资企业,必须要诚实交代所有的财务计划、技术移转、输出设备、在台相对投资等事宜,还要出具同意接受政府“实地查核”的承诺书之后,才可以提交“投审会”审查。
社论说,换言之,一个未来有意西进大陆布局的台湾企业,原本只要应付一个“经济部投审会”就可以了,如今这一关不仅没有少,还得先过“政策审查”这一关,而把守关口的部门,必定是台当局“陆委会”与“国安”情治机构主导,冠上“政策面审查”的名称,其实还不如就直接叫“意识形态与安全的审查”更切乎实际一点。试想前面所提到的那些业者必须“坦白从宽”的项目,不论是财务、计划还是设备,哪个不能挑毛病?只要任何一名官员对其中任何一项有保留,一桩事关企业全球布局的规划,可能就这么胎死腹中了。就这样,一群坐办公室的外行官僚与意识形态“正确”的学者对企业的专业投资计划说三道四,甚至径断生死。
社论说,这还只是就“投资审查”的部分论,其它还有对资金进出的查核、对资讯揭露的要求、对分支机构的审查、甚至还要到大陆实地查核,天罗地网的程度就差把企业当贼来防了。这般无限上纲的行政裁量空间,这般无所不管的“积极管理”,比当年的“戒急用忍”还要可怕,说它是“管理”实在太客气了,直接说它就是“积极箝制”还恰当一点。
社论指出,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大辩论”未展开之前,就已经先研拟好并成为“政策”要落实了。如果所有结论都已经做好,而且已经准备要着手实施了,请问届时还辩什么呢?能容许辩出不一样的结论吗?以“立委”郭正亮为例,他的立场就是坚决反对“积极管理”,认为此举将造成台商出走、迫使台商大陆化,进而导致台湾走向边缘化,对台湾的全球竞争力也有不利影响。问题是他的这些意见,连表达的机会都还没有,台当局“行政院”就已经在朝完全相反的方向规划了,他如果还要去参加辩论,就算不是狗吠火车,距离聊备一格的笑话也不远了。他除了选择退出,还能怎样?
社论感叹,民进党如今只靠一个人、一纸“文告”,没有讨论,就得出“积极管理”的结论,而且行政部门已经在朝箝制方向着手实施。如果都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了,还要玩什么大辩论?用“荒谬”两字恐怕都不足以形容了。(赵静)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