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厦门“金厝边”—角美①厦门企业外迁,角美成为“桥头堡”
编者按
:闽南人把邻居称为“厝边”。如果把与厦门交界的乡镇称为厦门的“厝边”,显然,龙海角美镇是厦门的“金厝边”。山相连,水相通,路相贯,人相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角美始终与厦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千金难买好“厝边”。建设海峡西岸中心城市,就要走出厦门看厦门,只有周边城市发展了,甚至形成一个紧密型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意义才能凸显,基于此,角美做为厦漳城市联盟的“桥头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本报记者走出厦门,来到我们的“金厝边”角美镇深入采访,让广大读者全方位地了解这位“金厝边”的方方面面。
角美
位于漳州与厦门连接处,系2003年底由一个角美建制镇和角开、龙池两个省级开发区整合设立而成,区域总面积163平方公里,辖40个村(居)场,常住人口12万人,流动人口近8万人。 “从海沧过来,车轮一转,一不小心就进入角美了,你一点也感觉不到厦漳市界的存在。”4年前,漳州市筹建龙池开发区时,现任漳州副市长、当时的外经委主任王耀泉这样向客商介绍龙池的区位优势。他的意思很明显:在龙池投资,与在厦门投资基本没有区别。
昔日的海沧姑娘、现在的角美媳妇阿瑞,日前站在自家已荒废的果园里告诉记者:听说这块地已被厦门人买走了。她指着不远处的山坡:那座山被建发集团买下了,要建好多别墅。
角美
的大牡蛎 吸引海沧姑娘
阿瑞家所在的白礁村,与海沧青礁村完全连成一片。走在村内,如果不认真看门牌,几乎难以区分哪是青礁哪是白礁。
仅仅4年,白礁村的土地几乎全变成了龙池开发区的厂房和房地产。与厦门“无缝链接”的优势,使这座村庄在短短的时间内,不可思议地迅速城市化了。这让干了几十年农活的阿瑞不太习惯。
青白礁村紧紧相靠。地理上的相连,使白礁与海沧民众往来密切,彼此谈婚论嫁是常有的事儿。白礁因靠近九龙江入海口,咸淡水在此交汇,物产格外丰富,其中,又以海蛎尤其出名,几十年前,这里的海蛎一个重达几百克,海蛎壳都可当花盆。
海沧的不少姑娘因为喜好“大粒蚝”嫁到白礁来了,阿瑞就是其中的一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多数闽南乡村仍十分贫穷,相比之下,白礁算是较为富庶的,“海里多的是牡蛎,即使没钱买菜,也可以捡牡蛎吃。”嫁到白礁后,逢年过节,阿瑞便将当时生产队分配的“大粒蚝”送回娘家,父母吃得喜笑颜开。
阿瑞嫁到白礁后,夫家的发展始终与厦门紧密相连。上世纪70年代末,丈夫王永欧就到厦门从事道路建设工程,特区成立伊始,王永欧又到湖里参加码头建设。他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湖里只是一个生产队,隶属江头公社乌石浦大队。
三年建了一座城
4年前,白礁的经济仍以农业种植和水产品养殖为主。但随着灿坤那一大排黄色厂房的出现,这一切发生了巨变。
灿坤以90万美元在厦门起家,短短十多年间,由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迅速崛起成为国际著名小家电厂商。进入新世纪,灿坤和其他厦门企业一样,遇到了无地扩建厂房的难题。
这是角美也是漳州的机会。漳州市盛情邀请灿坤到海沧的隔壁——龙池开发区投资,双方约定,漳州负责建厂房,然后租赁给灿坤生产。2002年5月,双方正式签订备忘录。
随着灿坤移师角美,一大批上下游企业纷纷跟进。一时间,角美地价迅速上涨。特别是龙池,到2005年年底,建筑面积已达50万平方米,几乎是华安县城的两倍。“三年建一座城”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几年前,阿瑞承包了村里的一座荒山,种上龙眼、花生、地瓜,养了数百只鸭子。然而,龙池开发区的建设速度太快了,果园所在的土地很快被征用了,阿瑞与队里的承包合同只得提前结束。推土机随时可能开进果园,阿瑞也就懒得管理,任其荒芜了。
工业涌入,角美活力四射
眼看着成千上万的务工人员从全国各地涌入龙池开发区,眼看着灿坤、金龙客车、长春化工等一座座厂房从昔日的村庄拔地而起,精明的王永欧不失时机地创办了职介所,办公地点就在灿坤的厂门边。为了与外来务工人员沟通,王永欧学会了说普通话。
“这两天业务太好了。一天有100多人登记,居然全都给安排了工作。”2006年的春天,王永欧站在自己的职介所前,望着潮水般穿梭于角海路的务工者,眉开眼笑。
此时,角美已成为漳州市外资企业最为密集的区域,漳州实施“东部率先崛起战略”的领军。
2005年,角美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47.8亿元,比2003年的71亿元增长1.08倍;完成工业产值143亿元,比2003年的64.6亿元增长1.21倍;完成财政收入4.17亿元,比2003年的1.3亿元增长2.2倍。
3月17日,角美工业区又有68个项目开工奠基,3000亩用地全排上了项目。推土机已开到了石美村原本长满庄稼的土地。角美将争取用两年时间,再完成第二个100亿元的工业产值,规模工业突破100家,尽快把角美建成联结厦门特区与漳州市区、经济最具活力的现代化新型工贸城区。
文/图 记者 刘丽英 通讯员 陈裕成 康清顺(来源:厦门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