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家提醒,加强自我调适关心身边的人
文/本报记者 廖怀凌 通讯员 徐平鸽 黄桃园
三月天,郁闷天。在广东,进入潮湿多雨、乍暖还寒的三月,人们心情就开始像天气一样变得阴晴不定。
在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及广州市精神病院门诊,最近又迎来了“季节性”的门诊高峰:三月份成为全年度心理问题和精神病最高发的时段,四家医院门诊接收到的心理问题病人增加了20%-50%。
3月22日凌晨,救护车从东莞紧急转送一名男子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病人约30岁,怀疑因为情绪抑郁,趁家人不备把裁纸刀、镊子往肚子里吞,食管、肺和胃被戳穿。胃肠外科曾穗德医生通宵全力抢救,终于取出了两把各约16厘米长的利器。
22岁的陈丽(化名)近半年经常到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门诊看病,她曾患甲亢,经常出现烦躁、心慌、失眠和月经紊乱,内科主任吕雄教授对其进行调理后,甲亢的各项验血指标已经恢复正常,但是病人的自觉症状却越来越严重。两个月前,吕教授发现她的脉象有异常,于是对她进行了验孕检查,发现陈丽虽然大学还没毕业,但已怀孕数月并且胎死腹中。这个问题解决后,陈丽的不适症状仍然没有完全消失。直到前天,陈丽致电吕教授说,她终于找到工作了,现在什么不舒服都没有了。吕教授这才恍然大悟,病人其实是有“心病”。上图:陈春鸣 画
3月:天气多变工作也多变
记者从各大医院了解到,最近增加的心理门诊病人中,因为即将毕业或者刚辞工,新工作还没着落的年轻人、人到中年的下岗职工占了较大比例。
心理医生介绍,应届毕业生一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找工作,不少到现在仍没有落实接收单位的学生会以失眠、心闷、心慌等主诉症状就诊。这种现象在春节后返粤求职的外来工中同样存在。同时,春节过后又是辞工、跳槽的“高发季节”,在找到理想的新工作之前,情绪也容易出现困扰。
其实,就业压力等社会学因素仅仅是心理疾病高发的部分原因。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博士、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心理科韩自力副教授均指出,最近精神、心理科门诊量上升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春天气候多变,仅过去10天里,广州市民就经历了20摄氏度的温差变化和潮湿、干燥、阴雨、晴热等多种截然不同的天气现象,这种情况下,人容易觉得精力不足、倦怠和烦躁。两位专家指出,春天容易诱发精神病在学界已有定论,不少精神病人在春季甚至要加大用药剂量、延长用药时间。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科因为失眠、焦虑等精神症状求医的病人最近增加了五成。内科主任吕雄教授从中医的角度阐述了春季精神、心理问题高发的原因:中医理论认为“天人合一”,疾病往往是外界环境影响的结果,人体的“小自然”会受到大自然气候的影响。中医的“肝”主情志,五行属木,由于当前阴雨绵绵,还没真正进入“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时节,肝木受阻,郁而不发,就是常说的“肝气郁结”,导致出现精神萎靡、胃口差、失眠等症状,平日性格内向的人尤其容易受到影响。在治疗上要以疏肝、活血、化淤为原则。
自杀:阴郁气候诱导是共识
作为不良情绪的极端爆发,郁闷的3月是容易产生自杀念头的“高发季节”,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心理科韩自力副教授指出,在自杀成功的人群中,根据自杀前的行为和情绪判断,七八成属于抑郁症患者,但其身边的家人、同事往往没有注意到病人出现的异常。
阴郁气候对自杀行为的诱导在精神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全球自杀率最高的地区是北欧,那里常年难见到阳光,尽管物质生活很丰富,人们却爱寻死。
韩自力认为,现代医学把自杀作为一种疾病状态来研究,并考虑到气候因素的影响,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在一些单位和地区,自杀个案甚至接二连三出现,方式相仿,这是因为自杀行为具有“感染性”,容易诱导其他有轻生念头的人,自杀的方式则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如香港人常以烧炭的方式寻死,广东人以跳楼多见,北方不少省份则常以上吊来结束生命。
两类人群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一类是应对挫折的“心理抗压能力”较低的青少年,他们处在人生发展的困难时期,因为身体发育太快,心理发育却滞后,此时开始迈入社会,对于各类挑战和压力还不能充分适应,并且容易受到感情的困扰,情绪波动大。第二类是更年期的女性,由于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舒服的身体反应,更年期女性事业、家庭关系步入低潮,此时她们的丈夫却往往处在上升的人生黄金期,如果没有充分注意到女方的不良情绪并加以开解,就容易出现自杀的念头甚至行为。
对策:自我心理调试最重要
怎样消除3月份不良气候对情绪的负面影响?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博士认为,自我心理调试最重要。人到春天尤其要注意合理作息,把握好工作的时间和进度,适当减少工作量,增加休闲娱乐的时间。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时,要意识到这是人体的季节性情绪波动,并非因为工作难度增加或者工作量的加大,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果症状持续加重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要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日京/编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