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在阿根廷南部,一座名叫佩里托莫雷诺的冰川发生了突然断裂,不断地有大块的碎冰从佩里托莫雷诺冰川上坠落到下面的湖面上,激起巨大的水花,引来游客阵阵惊呼。佩里托莫雷诺冰川绵延5公里,是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中最著名的一处冰川,去年这座冰川接待了40多万名游客。虽然这处冰川的断裂表面上并不是直接由气候原因造成的,而是因为湖水的冲刷和冰川的运动让水面上的这段冰川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最终导致冰川断裂发生。然而没有气候的变暖,大气环流的异常,冰川也不会发生非常规模的运动,这次让无数游客叹为观止的冰川断裂也就难以出现。 美国宇航局2004年公布的从国际太空站拍摄的秘鲁皮瑞托冰川。皮瑞托冰川在过去27年中减少了22%.1997年拍摄的秘鲁皮瑞托冰川。
2004年拍摄的秘鲁皮瑞托冰川。7年中,皮瑞托冰川出现了明显的消退。
冰川的形成
原始形态的结晶雪花,在地面热力和自身压力作用下,重新结晶变成颗粒状的粒雪,继而细粒雪经过合并再结晶逐渐变成中粒、粗粒雪。底层的粒雪在上层粒雪的压力下,发生缓慢沉降压实,进一步重结晶而变成粒冰。在粒雪变成粒冰的过程中,融化的水沿粒雪颗粒间的空隙下渗,将底部的粒雪冻结起来,使原先存在于颗粒间的空气被封闭而成为气泡。粒冰含气泡较多,气泡的体积也较大,看起来颜色泛白,故有“白冰”之称。粒冰继续受压的结果,排除一部分气泡,并使留在冰中的气泡压缩得很小,逐渐变成带蓝色的块冰———冰川冰,块冰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移动而形成冰川。冰川形成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就是积雪区的高度超过雪线。
褪色的地球
“从前这里几乎每天都是冬天,而现在你们看,我们的冰屋都快漂走了。”———格陵兰地区因纽特人艾伦·博斯拉塔
首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回到地球之后,当被问到从太空看地球上什么最显眼时,阿姆斯特朗说,从太空中往下看,除了碧蓝的海水,葱绿的森林和土色的黄沙之外,南北两极白白的冰盖是地球最显眼的标志。在漆黑的宇宙中,它把地球打扮的格外与众不同。这大片的白色,和陆地上点点的白斑就是冰川和雪山。最近,长期在太空工作的俄罗斯和美国的宇航员从太空站发回报告,称地球的颜色最近几十年正在变化,不仅大片的绿色被越来越多的黄色所取代,两极的白色也明显向后萎缩。
太空中看地球是如此,地面上人类的感受更实际。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是世界上最耐寒的民族,终日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的冰天雪地之中,也是与冰川最密切相关的一个民族。如今,他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不好过了。50多岁的艾伦·博斯拉塔是在格陵兰地区生活的因纽特人,“从前这里几乎每天都是冬天,而现在你们看,”
他指着不远处流动的海水和正在海水上“散步”的冰块说,“我们的冰屋都快漂走了。”他说的不假,北极的格陵兰冰盖,自1993年以来,其南部和东部边缘正以每年1米的速度变薄。而这块岛屿的一些附属小岛,本来也终年被冰雪环绕,但比格陵兰岛的命运更坏,它们被激荡的海水冲刷,形成了一些细小的冰窟和裂缝,再加上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加剧,更容易形成若干脱离母体的小块岛屿,科学家称之为“漂流的冰山”。
而同样是北极地区,比格陵兰岛纬度低一些的加拿大,相似的情况也在发生着。埃尔斯米尔岛的北部海岸附近有一座著名的北极冰架———沃德·亨特,它有近400平方公里的面积,这座冰架是加拿大北海岸众多冰架中“年龄”最大的一座,也是比较著名的一座,现在,它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不复存在了。
2000年,沃德·亨特冰架只有一个很小的裂缝;2002年,这个裂缝已经扩大为77米,并且一些新的裂缝也出现了,一块6平方公里大小的浮冰已经分离出去,与沃德·亨特“分崩离析”,其他一些小的冰块也逐渐脱离它,并有加速的趋势。
南极告急
“不要以为《圣经》上记载的大洪水的故事不会再重演,当下一次大洪水随着冰川融化到来的时候,我们或许还来不及登上诺亚方舟。”———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项目负责人摩根
除了北极,地球上另一个冰川最多的地方———南极也已经到了告急的地步。在全球温度升高的大背景下,南极冰川的断裂、漂移、融化一直在持续,近些年更有加剧趋势。
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早已宣布,占世界冰储量91%的南极冰盖,1998年以来占总面积1/7的冰体已经消失。2005年底,美国地理协会报告称,南极三个最大的冰川在十年内全都有变薄的迹象,厚度至少减少了近45米。英国媒体曾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项目小组的负责人摩根曾对一名随着科学家去南极大陆考察归来的记者半开玩笑地说:“不要以为《圣经》上记载的大洪水的故事不会再重演,当下一次大洪水随着冰川融化到来的时候,我们或许还来不及登上诺亚方舟。”
在靠近南极圈的秘鲁高寒山区,近年来冰川正以每年十几米,有时甚至几十米的速度消融,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消融速度每年只有3米。
除此之外,据近期报道,非洲肯尼亚冰川消失了92%;而西班牙在1980年时有27条冰川,现在减少到13条;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在过去一个世纪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冰川消失了。2003年入夏以来,席卷欧洲各国的热浪使当地的气温接近或超过了历史最高纪录。在瑞士,3900米高的费尔佩克斯雪山山顶的气温达到了零上5摄氏度,冰川的厚度下降到了近150年来的最低点。
一些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全球大约四分之一以上冰川将消失,这个数字到2100年可能达到50%,那时,可能只有在南美的安第斯山,美国的阿拉斯加、巴塔哥尼亚高原、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腹地和南极中心山地还会有一些较大的冰川分布区。
蝴蝶效应
“那些游客盼望再次一睹冰川断裂芳容的话,以后的机会可能越来越多。只要他们继续糟蹋环境就行了,不过可能他们的子孙们就没有这种‘好运气’了———因为地球经不起这种折腾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项目负责人摩根
气候变暖是冰川最终断裂乃至消融的罪魁祸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专家们采用航测、卫星观测和实地考察等手段,对尼泊尔境内3252个冰川和2323个冰川湖以及不丹境内的677个冰川和2674个冰川湖进行了长达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的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增加1摄氏度。有一个有趣的比喻:新西兰科学家曾经对其境内48座冰川进行拍照和分析后形象地把冰川看作“冰雪银行”,由于近年来新西兰高气压盛行,西风减少,导致天气干燥,降雪明显减少,以致于“冰雪银行”入不敷出,因为冰川靠自然降雪来补充,以保持动态平衡,体现着冰川积累和消融的收支平衡。如果不利天气继续下去,那里的冰川还将继续萎缩。
除此之外,一些人为的因素也是导致冰川融化的重要诱因。美国学者对落基山脉的冰川进行长时间的综合研究后认为,冰川退缩除了自然气候因素外,人口膨胀、超载放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等原因不可忽视。美国西部人口在过去的100年间,几乎翻了一倍多,过多的人口又带来过多的负担,淘金、挖矿、砍树、盖楼,使得当地的自然生态发生“病理改变”,但是耕地仅增加了不到20%。破坏的植被会带来气候恶化,反过来这又加剧了冰川的萎缩。另外,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排放的二氧化碳充斥于空气中,人为的制造了空气的热力运动,引起周围空气环境的变化。气温细微的升高虽然人类并不容易察觉到,但整个地球大气很“敏感”,它在全球的扩散或许在不久之后会使因纽特人艾伦·博斯拉塔先生的冰屋再次发生漂移,甚至垮塌。这与南美洲的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会造成东南亚海岸产生海啸有异曲同工之处。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项目小组的负责人摩根半警告半开玩笑地说:“那些游客盼望再次一睹冰川断裂芳容的话,以后的机会可能越来越多。只要他们继续糟蹋环境就行了,不过可能他们的子孙们就没有这种‘好运气’了———因为地球经不起这种折腾了。”(张乐)《新京报》新闻热线:010-63190000、010-9609633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