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厦门中华白海豚已不足百头,濒临灭绝,有专家提出应对中华白海豚实施人工圈养(五缘湾),通过人工干预来保护,昨天在厦门召开的中国(厦门)中华白海豚保护国际研讨会上,该观点遭到国际鲸豚保护专家的非议。
国际海洋生物学家NicolaHodgins指出,目前保护厦门中华白海豚最好办法是在野生环境下实行就地保护,应尽可能保护好厦门港的自然环境。
考虑目前厦门港内船舶航运频繁,NicolaHodgins建议,厦门应尽快建立一个推进白海豚保护的实施小组,对港区内船舶航运线路进行规范限制,尽量减少对白海豚的影响。
据悉,NicolaHodgins是鲸豚保护协会国际项目协调员,负责协会现有的45个海洋国际研究项目,她曾花费大量时间研究香港和珠江口水域的中华白海豚。
据NicolaHodgins转述,美国西海岸日前完成的一份研究显示,人工圈养环境下出生的鲸豚前5年死亡率,将比就野外环境下出生的鲸豚高出6倍,这在一些典型的鲸豚类动物如白鲸、平鼻海豚身上都得到了验证。
NicolaHodgins说,新加坡花了6年时间对其进行人工圈养,只有一只白海豚生存下来。同样的例子还有澳大利亚。这些说明白海豚很难适应人工圈养环境。
NicolaHodgins解释说,白海豚是群居动物,不同个体间有经常交流的习惯,活动范围相当广泛,如果将鲸豚人工圈养起来,等于限制了活动自由,势必给其增加压力;目前白海豚的人工圈养正处于起步阶段,水生动物圈养难度要远高于陆生动物(如大熊猫),人为干扰势必造成其未来无法适应原本应熟悉的野生环境。这些原因都将导致白海豚幼崽的高死亡率。
NicolaHodgins说,鲸豚保护协会国际项目,也最赞成就地保护,毕竟野生的环境是它们(白海豚)最熟悉的,反对对动物进行异地迁移,尽可能地保持它们的生活现状。
据了解,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珍稀哺乳动物,在军事、医疗、仿生、物种进化、旅游观赏等方面都具有很高价值。白海豚在中国的东、南海近岸与河口水域均有发现,主要栖息地在珠江口和厦门海域,目前珠江口约有一千多头,厦门海域已不足百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