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月26日的《海南日报》上读到张华的散文《海上生明月》,不禁击案赞叹。张华擅长书法,酷爱文学作品。十几年前,我曾经伫立在多文中学的校门前,欣赏过他刚劲挺拔的文字,也是认识他的源头。
《海上生明月》以七百八个文字的精短篇幅,写景抒情,读起来却是那么诗意盎然,韵味悠长。
“纵目远眺,天水一色,海是那么的蔚蓝又是那么静谧。白天咆哮不已的大海,此时变得如此温顺,夕阳无息地坠入西边的天际,耳边不停地传来海涛拍岸的哗哗海韵,节奏优美而明快,温存缠绵,令人浮想联翩。”
没有作者的情动于心,细腻观察,反复体味,是决然写不出这些诗化的语言的,读者能不也“浮想联翩”吗?!
正在你“浮想联翩”的时候,“刹那间,一轮皎洁的明月缓缓升起。碧海连天,如风如气,令人陶醉,这真可谓是天公勾勒出的一幅海上明月图。”
我折服作者的文字表达力,从中可以感悟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者的案头,必堆满了名家的佳作,窗前的孤灯必引来蚊虫的骚扰,然后才有缪斯的青睐、生花的妙笔。
作者没有完全沉浸在“海上明月图”中,他的思维在沿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触角延伸———
“老班长望了望海中的月亮,月光轻轻地泻在脸上,脸颊中深深的皱痕写满了浓浓的思念。度过了知天命岁数的老班长是个台湾人,海南建省办大特区的第二年就在海南这块热土上打拼了,时至今日已功成业就了,从他言谈中,再苦再累他都无所谓,最怕的是每年中秋节打电话回家,真的好想两岸早日统一。”
一切景语皆情语,原来作者写的景语都是服务于老班长“好想两岸早日统一”的情语,我在定题目时提到的寓意深刻盖源于此。这也是作者的创意,也就是这篇散文的灵魂。联系到当今台湾岛上的“台独”猖獗,社会乱象迭起来读这篇散文,我感觉到它有可能有沉甸甸的分量。
“海风,海浪,月光润泽了我们的脸庞,霏霏雾气也湿润了我们的心扉。生命的永恒,万物的灵性,人生的感悟,似乎都在此时得到了诠释。”
就在这样的诗情画意中,这篇散文收拢起它的翅膀,然而它给读者拓展的思维空间却在不断扩大……
这是我读《海上生明月》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