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应把得不得奖看得过重,而应把更多资源放在基础研究上。”正在中国访问的瑞典诺贝尔评委代表团告诉记者。
该代表团团长、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安德斯·弗拉斯特姆对中国浓厚的鼓励“获奖”的文化表示不解,因为“许多研究不是短期能看到成效、能获很多奖的”。 他认为给予诺贝尔奖过高权重也不公平,“获得诺贝尔奖意味着大学曾经相当优秀,但不意味着现在很好。同样现在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学校不代表将来没有获奖的人才。”
弗拉斯特姆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投资710亿人民币于科学研究。他认为最好的科技政策就是“把研究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基础研究上”。他对中国高等教育重视基础研究的做法表示赞赏。
瑞典诺贝尔奖评委代表团一行四人是应教育部邀请,来华商讨进一步加强与瑞典高校及科研机构在联合科研、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及科研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事宜。弗拉斯特姆表示中国已经有了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如北大、清华、复旦、浙江大学等,他们都在国家的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中承担了重大作用。
被问及中国的一流大学究竟和世界一流大学存在多大差距、孰优孰劣时,弗拉斯特姆认为,各国教育模式不一,中国应该探寻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建立自己的知识架构。“有的学生适合学习,有的学生适合研究,怎样把不同的人才放到合适的轨道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中国政府提出的“鼓励创新”,代表团则建议营造一个自由、多元的科研环境,吸引更多的海外学子回国效力,“中国学生已经在海外建立了良好信誉,这些学生回国更能促进海外交流。”钟新来源:扬子晚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