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包括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人的作品在内的49件意大利绘画原作,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学院北洋美术馆展出。自从这批珍品一运抵天津,就有20多名武警战士24小时值勤保卫。据了解,市场价值最高的一幅为米开朗琪罗的作品《耶稣下十字架》,不低于7亿元人民币。 整个画展的作品价值更是无法估计。
将价值连城的画作拿到大学展出,冯骥才深感责任重大。但是他仍自豪于能够第一次把名画原作搬进大学校园,据他了解这在世界上也是没有先例的。
在展出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冯骥才给记者上了一堂人文主义起源的课。他说,对于人文主义精神的解释有很多,但源头是来自于文艺复兴,经过中世纪1000年的压抑,到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神权的解体,人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发现了人的力量。那时的人们爆发出空前的创造力,科学、艺术活跃繁荣。
“这些画作就是600年前伟大精神的化身。把这些世界巨匠的原作引进校园,就是希望能够引发人们,尤其是大学生们对人文主义的起源,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思考。”冯骥才先生说,同时希望当人们进入精神殿堂时,不要用经济数字来衡量这些作品。冯骥才举例说,贝阿托·安吉利科创作于1455年的《圣母玛利亚怀抱婴儿坐在宝座上》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开始把女人的灵性、亲切、虔诚等迷人的东西放在圣母身上的典型代表。
这次展出的49件展品均来自世界三大收藏家族之一的意大利贝利尼博物馆。贝利尼家族是文艺复兴时期富可敌国的美第奇家族的表亲分支。1495年老贝利尼在威尼斯建造了第一座贝利尼博物馆,如今该家族在纽约、伦敦、摩纳哥、威尼斯、佛罗伦萨拥有5座私人博物馆和近两万件艺术珍品,藏品从乔托的壁画、米开朗琪罗的雕塑、达·芬奇的油画,到哥特式的挂毯和桑索维诺的木雕衣橱,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中国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无所不包。
2005年,当贝利尼博物馆馆长路易吉·贝利尼到天津大学文学院访问时,说到他的一个志向,想一改前人的做法,即坐在博物馆里等待着世人朝圣一般来瞻仰这些名作,他想把这些稀世奇珍主动送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享受和体验到历史的经典。他还把这个想法叫新马可·波罗。
这个想法与一直致力于把文化请进来的冯骥才不谋而合。在展出前,冯骥才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进行布展。他觉得这是一种享受,因为可以以15厘米的近距离欣赏原作,这对他来说是从未有过的体验。“艺术家的作品可以说是他们把生命投放到画布上,画作的大小就是画家绘画情感的大小,画作上带有艺术家的呼吸。这是任何仿制品代替不了的对人的震撼。”
因此,对于冒一定的风险举办画展,冯骥才说:“除了让国人能够欣赏原作,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让大学生能够不出国门,就能够与人类精华亲密接触、近距离对视。”
由于这一初衷,大中小学生看画展凭学生证只用两元钱就可以看到这些艺术珍品。冯骥才先生甚至说,我真希望所有的大学生都能来看。因为他一直记得钱学森的一句话:“中国大学缺乏人文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