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华
3月18日是星期六,可对于苟东和陈兰萍夫妻俩来说,双休日比平时更忙。他们来自四川巴中,在朝阳区一个新建的小区里做油漆工。“很多业主只有周末才有空,都想趁周末把活儿干完。”
工作———业主夸奖是最好的奖励
早晨8点,苟东准时敲开了业主的家门,这是一套160多平方米的房子,客厅和卧室的墙面都有裂缝,他们昨天已经在这儿干了一整天,今天就差最后一道“滚漆”的程序了。
“这活儿看起来容易,但必须从上到下一气呵成,否则漆刷不均匀,墙面看起来就不平整。”苟东一边上下移动滚子,一边跟记者聊天。陈兰萍则拿起一把小刷子,仔细涂抹丈夫用滚子刷不到的地方。“他是大工,我主要给他打下手。”
11点多钟,夫妻俩终于干完了客厅的修补工作。屋主指着满屋灰尘问:“清理工作谁做?不会让我自己收拾吧?”苟东和陈兰萍愣了一下,二话没说就打扫起来,苟东还主动帮业主挂窗帘。“我们是为业主服务的,只要要求不过分,我们都尽量满足。好多业主都夸我们活儿干得细致、麻利,听到这些夸奖再苦再累都值得。”陈兰萍一边擦地一边小声和记者交流。
亲情———刚来时不习惯,总想回家
“今天是我娘家妈妈的生日,中午得往家里打电话。”快到12点钟时,陈兰萍留下丈夫收尾,一个人急急忙忙地下楼了。
从小卖店打完电话出来,陈兰萍有些沉默,过了一会儿才告诉记者她从2004年出来后就没回家。现在家里只有父母和大哥的小孩儿,其他兄弟姊妹都在广东打工。
“都是我老公说外面比家里好玩儿,把我给‘骗’出来的。”苟东比妻子早出来几年,2001年就从家乡闯荡到了北京,最早在建筑工地上干活,3年前来到现在的单位做油工。2004年3月,苟东动员妻子和他一起去北京。初到北京,陈兰萍很不适应,“干活儿辛苦不说,谁都不认识,我那会儿真想回去算了。”在丈夫的坚持下,陈兰萍最终留了下来,并且渐渐适应了北京的生活,“如果现在让我在老家和北京选择一个,我肯定选北京。”
希望———多挣钱,供儿子读书
陈兰萍和丈夫住在小区的地下室里。小屋不大,看起来只有6平方米,一张1米多宽的床和一张方桌、一把椅子是这个家的全部家具。
干了一天的活儿,回到地下室吃饭是一家人最放松的时光。墙角处的电炉子上正炖着一锅菜,有鸡蛋、魔芋等。“去年我们吃食堂,每人每天要花7块钱,一个月就要400多呢。”精明的陈兰萍算完账后就决定自己买炉子做饭。陈兰萍告诉记者,自己一天的收入有30元,苟东一天则有55元,干满一个月就能挣2500元左右。“去年我们攒了一万三四千元钱。”
“我们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多挣钱,把儿子培养出来。”8岁的儿子是苟东夫妇最大的希望。去年底,苟东把母亲和儿子一起从老家接来,在郊区租了间房子,儿子在附近的小学插班读一年级。“北京的教育质量比老家强,就算将来考不上大学,他有了文化,肯定会比我们过得好。”
《人民日报》 (2006年03月27日 第十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