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国内成品油价格又涨了。不过,这次涨价与去年的历次涨价相比有一个亮点,就是政府宣布将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补贴。
这种做法是明智的。去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共调整六次(五升一降),价格猛涨,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尤其是出租车司机反应比较强烈。 有些地方政府被迫出台补贴措施。此次中央政府决定扩大补贴面,对种粮农民将通过综合直补予以补偿,对消化确有困难地区的农村道路客运经营者,也将给予适当补贴。
其实在此之前,政府就已经因为成品油价格问题而发放补贴了,不过是发给了炼油企业。去年中央政府为了补偿中石化炼油业务的亏损,给予其100亿元补贴。政府此次决定向部分成品油消费者发放补贴,从公共政策角度讲更为合理一些。
不过,我们理解的《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当不只是对部分群体和行业给予补贴。为了形成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从而减轻政府补贴负担,必须对石油产业进行市场化改革。
当前的油价机制是根据1998年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和石油工业体制改革方案形成的。其最大特点是,三大国有垄断企业牢牢控制石油领域的上中下游,民营石油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到最低限度。因为垄断,政府又保留定价权力。而政府定价永远都不会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所以这个成品油定价机制对最近几年的国际市场趋势没有作出及时而准确的反映。自从去年年中出现大面积油荒以来,从垄断企业到业内学者专家,几乎异口同声责备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合理。
从去年底开始,政府相关部门逐渐明确了上调成品油价格的决心。这一次成品油涨价,也许只是今年的第一次,未来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从目前各方面的信息可以看出,即使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保持平稳,成品油价格也仍将提高,因为政府已经决定解决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倒挂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政府这样做并没有错。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与国内成品油价格确实存在倒挂。问题是在谈论价格之前,首先要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价格,更谈不上什么价格倒挂,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一个准确的参照系。现在的国内石油部门恰恰没有市场。这个产业是高度垄断的,而且是最为僵硬的行政垄断。国内三大垄断集团控制了石油产业的几乎全部环节。在没有市场的前提下进行价格改革,恐怕很难得到预期的结果。
由于没有健全的市场主体,没有正常的竞争秩序,企业缺乏发现成本和消化成本的激励约束机制,放开价格的结果就是价格持续上涨。目前政府所安排的油市改革方案,也完全集中于价格改革,而基本没有涉及到市场构造与国有企业改革。事实上,近几年来,三大国有垄断石油企业的垄断地位不断从法律和政策上得到强化。这就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那些拥有行政垄断权力的国有企业不断向政府施加压力,将自己庞大的、不合理的成本转嫁到价格上,推动成品油价格一次又一次上涨,而垄断企业仍然觉得不满意。
当垄断企业声称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倒挂时,却故意不提一个基本事实:现在国产原油占两大石油企业原油来源一半以上,其开采成本不及国际油价一半,资源税仅为每吨8元至30元人民币,远低于国际水平。而以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国内炼油企业的炼油成本本来就应当低于国际水平。但因为居于垄断地位,两大巨头不可能将原油和炼油低成本优势体现在成品油价格上。相反,它有十足的热情膨胀自己的成本,借以推动价格上涨。
有关部门也许需要反思:在国内石油领域的市场秩序远未达到国际水准的情况下,追求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是否合理?经济史已经证明,在放开市场、形成真正的竞争之前就匆忙进行价格改革,只会有利于垄断企业的特殊利益,而不利于公共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