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文
13个流派形成于上海
100年前,当剡溪之滨的几位“落地唱书”艺人登上东王村香火堂的草台时,大约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越剧会成为全国戏曲的第二大剧种。当然,那时还没有“越剧”这个名称,这种新兴的戏曲演出形式叫做“小歌班”。
从1917年小歌班艺人初次进入上海演出,至今已经是第90个年头了。在上海,充满乡土气息的“小歌班”演变发展成了现代城市的剧场艺术——“越剧”。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的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相称,“越剧”正式定名。到了上世纪40年代,女子越剧的所有名演员几乎全部都集中到了上海。1942年,以袁雪芬为代表的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开始了规模浩大的越剧改革,用借鉴了京昆、话剧、电影等各种艺术样式的新越剧来替代旧越剧,短短几年间,越剧发生了质的变化,出现了一个流派纷呈的繁荣时期。公认的越剧13个流派相继在上海形成,而《梁祝》《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越剧的经典剧目都诞生于上海,并从上海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优秀青年演员茁壮成长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传统戏的恢复,上海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同时上海还以海纳百川的精神从各地引进了一批优秀青年演员。他们拜在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等著名表演艺术家的门下。如今这些演员已成为越剧舞台上的“中流砥柱”,而上海创作的一批越剧新剧目也屡屡在全国获奖。
今天是越剧诞生100周年的纪念日。晚上,上海作为越剧的发祥地将与越剧发源地嵊州共同举办一台纪念越剧诞生100周年的电视晚会,届时,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将悉数登场,上海越剧院的优秀中青年演员也纷纷亮相。同时,上海纪念越剧百年的一系列活动已拉开帷幕,贯穿今年一年的纪念活动将覆盖舞台演出、电视、会展、出版等各个领域。
新编《家》 赵志刚饰觉新(左)、孙智君饰瑞珏(中)、单仰萍饰梅芬(右)(2003年)(资料照片)
胡晓芒 摄
《梅龙镇》 章瑞虹饰正德皇帝、张永梅饰李凤姐(2000年)(资料照片)
《真假驸马》 钱惠丽饰童文伯、陈颖饰公主(1992年)(资料照片)
《蝴蝶梦》 王志萍饰田秀、郑国凤饰楚王孙(2001年)(资料照片)
《玉卿嫂》 方亚芬饰玉卿嫂、周燕尔饰少爷(2005年)(资料照片)
青春版《汉文皇后》 樊婷婷饰窦皇后(左)、吴群饰汉文帝(右)、王清饰窦广平(中)(2005年)(资料照片)
在越剧诞生百年之际,越剧老艺术家相聚交流,共同回忆和展望越剧的往昔和未来
袁雪芬悉心指导青年演员
徐玉兰(左)和王文娟相见甚欢
张桂凤(右)和金艳芳向戏迷致意
傅全香举起双手问候戏迷
“来了,来了!”戏迷们见到越剧明星兴奋不已
范瑞娟出场风度翩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