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3月27日电(记者李钧德)“双汇”、“南街村”、“澳的利”……,这些全国闻名的食品品牌,不仅成为河南省漯河市的“城市名片”,而且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近年来,漯河市依据当地农业资源丰富这一实际情况,把“打好食品牌,走活发展棋”作为打造城市竞争优势的战略定位。 “十五”以来,该市顺应农业产业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又提出了“加快建设在全国有影响的食品加工基地”的新世纪发展战略目标,出台并实施了“双汇产业化工程”方案,以双汇集团为龙头带动全市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该市食品工业迅速崛起。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家企业进入“全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有4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147家,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4%,肉制品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加工转化粮食300万吨。其中双汇集团产值突破200亿元。
如今,在农产品加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食品工业,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助推器”。据漯河市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食品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漯河市及时规划实施了“双汇产业化工程”、“订单农业”、“龙云工程”等反哺农业的三大工程,使全市70%的农户在食品企业的带动下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运输等业务。2005年,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319元,比上年增长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