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跃平
在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北侧,有一处草木葱盛、碧水相拥的大院。朝南的大院正门前,百米多长的草坪前是一块席地而立的巨石,上面镌刻着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六个金光闪烁的大字:中共中央党校。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学校和极其重要的部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直接领导的轮训和培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最高学府,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
创办于战争年代的中央党校,紧紧跟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而发展。几十年来,数以万计的共产党人经受过中央党校的轮训或培训。他们在这里接受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政策及各种文化知识的启蒙或再教育,其中许多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理论家、革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者,以及各方面的栋梁之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央党校都为党的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为党中央的一个重要部门,中央党校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一直受到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敬仰。在这里学习的学员中,既有共和国的部长、省长、将军等党政军的高级领导干部,也有走上领导岗位不久的中青年同志。
由于中央党校同党和国家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决策、理论指导思想、路线方针的发展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可谓“居高声自远”,加上这里是高中级领导干部才能“光顾”的特殊学府,许多人在敬仰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神秘感。
那么,中央党校到底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她的组织结构、内部设置如何,都开办哪些班,学一些什么课程,学员都由哪些人组成?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前夕走进了这个神圣的地方,感受她在前进历程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以及在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关怀下,所度过的光辉岁月。
中央党校办些什么班
中央党校现设有三个学员部:进修部、培训部、研究生院。
进修部设省部级干部进修班(进修一班,学制为3个月), 地厅级干部进修班(进修二班,学制为四个半月),县(市)委书记进修班(进修三班学制为四个半),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进修班(进修四班)和省部级干部专题研究班等班次。培训部设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新疆民族干部培训班,西藏民族干部培训班,西部地区干部培训班等班次,学制为一年(或两年)。研究生院负责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培养高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央党校承担着现职省部级和地厅级领导干部的轮训任务,把对中青年后备干部的培训作为工作重点。去年6月, 中央颁发《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后,全国县(市)委书记被纳入到中央党校的培训轮训范围,同时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去年秋季成功地举办了第一期县(市)委书记进修班,中央党校开设了西部地区干部培训班。
几年来,中央党校紧密配合中央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及战略部署开展工作,针对改革开放中所面临的许多重大现实问题,如农业与农村工作、国企改革、金融、财政税收、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政法工作、民族宗教工作等等,举办了各类专题研讨班,并将重要研讨成果及时上报中央,以供决策参考。这期间,他们还接受中央委托开设了省部级干部专题研究班、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干部进修班,以及根据形势和任务需要集中研究一个或几个重大问题的短期研究班等。其中近几年举办的一系列高层次的专题研究班,由省部级主要领导参加,研究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效果很好,对全党的理论学习和政策研究产生了重大示范和推动作用。
中央党校还另设有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和部队三个分校,轮训相应级别的领导干部。此外,中央党校还开办了函授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
在记者采访期间,本学期在校学员达到1500余人。
在党校都是学员
严细的制度、严格的管理 党校的学员中大都是高中级领导干部,如何管理?唯有严格。记者在采访期间所见所闻,颇感中央党校学员管理工作之严格。
中共中央文件明确要求:“干部进党校学习,不论什么级别,都要以普通学员身份,认真遵守考勤制度、请假制度、生活管理制度、考试制度和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以高度的自觉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胡锦涛校长在对党校学员的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同志们无论担任什么领导职务,到了党校都是学员,都要按学校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习。”
党校要求每一个学员在入校后首先要尽快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工作到学习的转变,从个人家庭生活到学校集体生活的转变,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的转变。在强调严格考勤制度、请假制度、生活制度的同时,还根据不同对象和学习班次制定了相应的考试考查制度和考核标准,督促学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在出台了《学员管理40条》以后,又制定了《中央党校学员廉洁自律的规定》,其中明确规定了不准用公款相互宴请,不准用公款、公物给学校工作人员送礼和在校学员之间相互送礼,不准用公款组织旅游活动,不准用公款到营业性娱乐场所活动,不准用公款支付个人生活消费品的费用等。
党校学员如何请假 记者在中青班看到了他们相当严格的学员请假制度。 培训部的负责同志向记者谈了学员请假的程序:凡需请假的学员首先由个人提出书面申请,并附上学员所在的省、区、市组织部门的意见函( 口头申请或有书面申请但无组织部门公函的申请一律无效), 然后按照组织员——培训部领导——中青班领导小组的程序逐个审批,缺一不可。
此外在审批权限上也有着严格的程序:请假两天以内的由组织员、中央组织部联络员批准,报部组教处备案;请假两天以上7天以内的报部主管主任批准;请假7天以上由中青班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批准,并报教务部备案。
一次,一名学员(河北某地级市的市长)找到培训部的老师,说单位上的几名工作人员来京出差,大家想聚一聚,吃个饭,并邀请这名老师也参加。老师当即答复他,我肯定不去,我希望你能遵守学校的管理规定也别去。后来,那位市长真的掉了这次活动。每到中青班学员快要毕业时,诸如聚会、欢送、吃饭等活动就多了起来,学校在这个时候就愈发加强管理,不让学员分心,以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黄菊的请假条 在中央党校内有一条规定至今被贯彻得很严格, 那就是凡进入党校学习的学员,不论职务高低一律互称同志。一开始,记者见到很年轻的学员叫年纪大一些的学员“老张”、“老李”还很愕然,后来也就习惯了,感到这个规定很好。在党校里有一个“黄菊请假”的故事一直在学员中流传着。上海市委书记黄菊1993年曾在中央党校省部级班学习。学习期间,市里有一个重要活动必须要他参加。黄菊同志十分了解党校有关学员一般不准离校的规定,他找到学员管理部门请假,并表示中午乘飞机回上海,再乘下午的航班在晚饭前回来。学校同意后,黄菊中午“悄悄”地离开党校,并按请假申请约定的时间在晚间赶了回来。黄菊以为自己只离开一个下午,同学们无人知晓。谁知当晚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将他所参加的这次重要活动报道了出去。当时与黄菊同班学习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思卿同志看到了报道,遇到黄菊,开玩笑地要他“交待”今天到底干什么去了? 黄菊也只好“配合”检察机关,“交待”了参加活动的经过。随后, 他及时向党校补办了一张正式的请假条。如今,这张请假条被中央党校保留着,用以教育后来的学员。
探寻真理不怕脸红脖子粗
记者在采访期间多次旁听学员的研讨过程,深受学员们那种在理论上敢于大胆探索、不断提出独特见解的浓厚研究风气,以及热烈的思辩气氛感染。
在进修二班四支部举办的一次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研讨会上,学员们的发言相当热烈、踊跃。本着“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的原则,师生们一起畅所欲言,共同研讨。
学员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省纪委书记、高级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军政治部主任、政府的市长,也有来自科研部门的领导、大型国企的老总。几乎每位学员对我国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过程所取得的成就、发生的变化、出现的问题,以及现阶段存在的矛盾和焦点难点问题,尤其是理论指导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都有着切身的体会,有些还是亲身实践者。所以,研讨问题时感受深、看得远、话题多。
“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更要主张以德治国,用道德规范约束人的意识和行为。”“在人类日益走向法制社会的今天,不应该过多地强调以德治国,因为德是靠自觉意识来约束的,而且不能更准确地界定评判的标准。”“‘依’是依照、依据;‘以’是用、是参照。两者要明确区分,不可混淆。”
生动、热烈、紧张,言辞不拘,据理力争……“灯不拨不明,理不辩不清”,虽然各自的观点不同,但寻求治国之道的炽热之心相同。
省部班的高级领导干部们根据“两带来”的要求,就“周围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党校学习期间最希望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在经过问卷调查后进行了广泛的研讨,许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引起领导干部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县委书记班学员的“基层工作论坛”,在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县级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村民选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上的研讨十分热烈。讨论中对农村基层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既讲问题和对策,又讲经验和教训,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
党校学员学些什么
进门必学“三基本”、“五当代” 在中央党校采访期间, 经常可以听到用数字概括表达的一些用语。如“一个中心、四句话”、“三基本”、“五当代”、“十大观”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归纳性语言,却深刻、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了中央党校在教学体系上所具有的时代精神和党校特色。
中央党校为适应新形势下培训跨世纪高中级领导干部的需要,在总结几年来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布局,这就是:紧紧围绕学习邓小平理论这个中心,建设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充分适应世界大转折和中国新发展的,主要包括“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四个方面内容的教育课程。即“一个中心、四句话”。围绕这个新的教学布局,中央党校在各个班次均开设了以“三基本”、“五当代”为主的必修课程。也就是“四句话”中的“理论基础”“世界眼光”。
“三基本”为:马列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和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五当代”为: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我国国防、当代世界思潮。旨在培养学员的“世界眼光”。
“战略思维”,即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形势发展,加强对国际国内若干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党性修养”,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增强党性的要求,专门进行党史、党建的课程教学,开展党性分析活动,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党校里,不仅上党课 中央党校的教学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两个为主、一个加强”,即以自学为主,学习原著为主,加强对国内外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的研讨,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课堂讲授,开设若干必修课和选修课。为满足领导干部更新和补充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需要,根据不同班次的特点,以多种形式开设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政治、历史学、文学、民族学、宗教学等学科;有的班次还进行了外语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学制一年以上的班次还专门开设社会实践课,一年制中青班还安排有出国考察和调研。
根据培养学员战略思维和研究战略问题的需要,中央党校一直坚持每周安排一次“形势与任务”必听系列报告,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部门负责人或专家学者来校讲课,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和重视。这种特殊的“优待”也只有中央党校的学员们才能享受得到。每到这个时候,党校的大礼堂里都是座无虚席,省长、部长、厅局长、县委书记们都像小学生一般,既注意听讲又认真记录,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
省长与县委书记——职位不同,学习相同 为更深入地了解和报道党校各班次学员的学习情况,记者请求中央党校的有关部门分别找来了省部级、厅局级和县委书记三个进修班的教学计划。记者看到,虽然职务不同,学习时间不同,但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方面都是相同的。有所区别的只是在研讨实际工作问题时,依据所处的不同岗位看待不同问题。
仅以省部级进修班和县(市)委书记进修班为例,各自的教学安排均分为五个阶段,所读的书目和辅导讲座内容也基本一致,但是在研讨上,县(市)委书记班就多了一个“怎样当好县委书记”这样的课题,可见其侧重点的不同。如果说省部级进修班的学员将着眼点主要放在广泛的地域范围内探讨带有全局性、重要性的宏观问题的话,而县(市)委书记们则更关注来自基层的带有根本性和普遍性的问题。虽然职位不同和看待问题的出发点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在党校的学习,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和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方向,从而为党为国家倾力工作。
中青班:培养未来的政治家
在中央党校采访中青班时,一直被一种蓬勃向上的气氛感染着。
中青班的创办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应运而生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向全党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强调必须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中青年干部,把培养年轻干部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中央党校根据党中央的这一指示精神,加大了培训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力度。中青年班从1980年创办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17期,毕业学员3334人(目前在校学员252人), 一批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从这里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央及地方的各级领导岗位上。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对中青年干部的培训工作,明确规定:“选拔进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领导班子的干部,应先选送中央党校进行为期一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内政治生活基本准则的培训。”这一要求,赋予了中央党校中青班更加重要的历史责任。
培训部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党的十四大之前,中青班最初的学制为半年至三年,学员的文化程度、年龄、职务都参差不齐,有些学制长的班,一般要先上半年的文化“预科班”。虽然明确了中青班是培养后备干部的,但“备”到哪一级的都有。1995年以后至今,中央明确定位了中青班就是为省部级领导干部培养后备力量的。党中央对中青班学员的选派十分重视,从报名招生到审查把关都由中组部直接管理。每一期的中青班都有中组部派出的联络员全程跟班学习。中青班的领导小组由中央党校和中组部的同志共同组成,组长为郑必坚同志。
中青班的学员来自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以正厅局级干部为主。近几年中青班学员的素质不断提高,高学历现象十分普遍。博士书记、硕士市长越来越多,学员年龄愈发趋于年轻,今年的学员中年龄最小的只有32岁。
党校根据中青年学员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水平高、有实际工作经验,但缺乏系统的基本理论训练和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考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中心,四句话”的教学内容。
增强党性锻炼,强化党性教育是中青班培训的又一重要内容。除通过入学教育、学习阶段小结、党课、组织生活等形式外,其党性分析活动搞得最为有声有色。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分析检查自己担任领导职务以来的工作状况、思想状况,摆问题、找差距、寻根源、促改进。其中重点开展的个人剖析的做法引起了中组部等中央一些部门的重视。在开展党性教育上,每一期的中青班都制定了全年的活动方案。
中青班自开办以来,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关怀。1996年6月21日, 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中青班第12期学员,随后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勉励年轻干部要“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造,自觉奉献”。中青班每期学员的开学和毕业典礼,中央党校校长胡锦涛都要参加,并多次做出了具体指示。
胡锦涛同志曾是1983年的中青班学员,他对学员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十分熟悉,也更为关注。按照胡锦涛“蹲点调查,解剖麻雀,提出对策性意见”的要求,近几期的中青班学员加大了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活动力度。党校把调研活动引入教学环节,并将调研成果计入学习成绩。党校每一期都重点安排学员开展社会调研,调研的题目一是由党校出,二是由中组部向全国各地征集当前我国改革和建设中一些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点课题,交给学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学员们按照自身的工作实际、专业优势,组成跨支部的学员课题组,每个课题组以学员为主体,采取有教员和组织员参加的“三结合”方式,利用课余时间,按照明确的计划,独立开展专题研究。上期学员在2000年暑期组织了53个调研组,分赴全国28个省、市、区进行了为期3周的社会实践。学员们深入基层和实际, 运用所学理论,总结典型经验,探索对策思路,形成调研报告244篇。 其中已有一批调研报告在国家、省级报刊发表,有的省还将学员的调查报告以文件形式下发全省,有的意见和建议被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作为重要意见采纳,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时代潮》 (2001年第十三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