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产生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副省长捧鲜花慰问
时报讯 (记者 游曼妮 通讯员 陈泽池) 他说:“我微不足道的贡献希望能对你有用。”他说:“谢谢你,给我再一次生命。”两个小伙子隔着时空进行对话。昨天,广东省骨髓库产生了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韶关小伙小卢在南方医院捐出“造血种子”,当天就注入了中山三院血液科病人小吴的体内。
小卢:从献血者到捐骨髓第一人
昨天上午,南方医院血液科血细胞分离室格外热闹,这里见证着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分库首例的成功捐献。 雷于蓝副省长捧着鲜花、慰问金来到捐献者卢先生面前说:“你带了个好头,谢谢你。”小卢腼腆地笑着说:“这是微不足道的。”
从早上9时开始,卢先生开始了为时5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他的心情一直很轻松,为了解闷还戴着MP3。
29岁的卢先生现在深圳一家公司上班,1999年开始无偿献血,2002年献血时听从医生介绍同意无偿捐赠骨髓。近期,得知自己和一名白血病人配型成功后,虽然有点意外,但卢先生并没有犹豫,做医生的姐姐也很支持他的选择。
为了做好充分准备,小卢3月22日就住进了南方医院,做完了常规体检后,进行了为期5天的“身体动员”,每天要注射一支“刺激因子”,“鼓动”骨髓里的造血细胞“跑”到外周血里。
“除了有点口干,头晕,每天过得感觉都和上班时一样。”经历了造血干细胞捐赠者必经的步骤,昨日,他开始了为时5个多小时的外周血采集干细胞。仪器将小卢的外周血抽出来,进行分离,取其中的造血干细胞后再回输到体内。为了保证患者的用量,小卢今天还需要来一次采集。
“只知道对方是个男孩子,如果见面对他有帮助,我会和他见一见。”问小卢的希望,他笑笑说:“希望这种病到此结束。”
小吴:
做个能感动他人的受益者
昨天下午3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科层流病房,23岁的小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接受注射。这不是普通的针,而是可以救命的造血干细胞。这些干细胞来自10公里之外的小卢。
小吴来自潮汕地区一个贫困家庭。2005年,正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读大二的他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因为没有钱,父母只得带他回老家治病,一个月后病情恶化,小吴又被送回中山三院接受联合化疗。
病情缓解了,从表面上看几乎没有症状,但体内潜伏的癌细胞随时可能复发。如果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他需要不断地化疗,3年存活率不超过30%。医院血液科主任黄仁魏主任帮他联系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总库,校园里的同窗也伸出友爱之手,为他筹集数十万元的医疗费。好消息传来,十万分之一的幸运被他遇到,6个位点相合的干细胞志愿者小卢愿意为他提供无偿捐赠。
怀着希望接受移植前的治疗,现在小吴身体里的免疫细胞降到了最低,他将接受一份新的“造血种子”,顺利的话,二三周之后“种子”会长出新的细胞。像他这样接受无关供者捐赠的白血病患者,中山三院7例病人中有人已经存活了8年,目前还很健康。世界统计数据显示,移植治疗该病的5年存活率为50%~60%。
“如果能和他见面,我要谢谢他,给我再生的机会。”小吴说:“等我走出病房,我会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更多人,你的一点点血就能救一条生命。”
第二例捐献者今天产生
今天,小卢还将进行一次造血干细胞采集。与此同时,第二位捐献者——来自贵州的李先生也将在南方医院捐出自己的干细胞,救助一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
广东骨髓分库的血液病专家肖露露告诉记者,自2006年1月1日骨髓库正式接受对外检索以来,已有56位白血病人申请检索,其中12名患者找到配型相合者。
肖露露介绍,美国2亿人口有700万骨髓志愿者,而广东超过9000万常住人口,骨髓志愿者仅3000多位。而全省白血病人以每年3000~4000人的数量新增,加上在海外60%的华人都来自广东,仅美国每年就有100名华人患血液病。“基因的相近性决定了广东人的骨髓更容易跟广东人配型成功,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这支队伍。”
根据正在起草的广东省造血干细胞捐赠者管理条例,18~35岁,体重55公斤以上,近期有健康献血经验的人,就完全符合志愿者条件。有意者可拨打(020)83716845咨询。
据悉,2003年至2006年通过中华骨髓库成功实现造血干细胞捐赠的志愿者,还将获得一份一年期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保险,重大疾病保额为5万/人,意外伤害保额为30万/人。
心 声
捐献者:卢先生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是一次偶然,能配上型帮到他更加偶然,我只希望力所能及地帮到一位有需要的病人。”
受捐者:小吴
“如果能和他见面,我要谢谢他给我再生的机会。”小吴说:“等我走出病房,我会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更多人,你的一点点血就能救一条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