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
在某网站上看到一个新闻专题,讨论“武汉大学的樱花是国耻吗?”因为“武大的樱花主要来自日本。1938年,日军攻陷武汉,将司令部和后勤部门设于武汉大学。为了缓解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亦有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1939年起,日军从日本本地移植樱花,种在了珞珈山上。 这即是今日武大樱花的缘起。”所以“国耻论”者认为“不但不应当赏,更可砍去”。反对者则认为是“是花不是耻”,双方吵得好不热闹。
这事件的是非并不难辨明,但就事论事我以为是不够的,此事中实际上包含着一个对待历史的观念问题。
武大的樱花我没见过,但老姐在武汉读过7年书,听她讲过那花潮如海,美轮美奂的景象,无疑是好东西。难道仅仅因为它们是侵略者种下的,就是妖物了么?
再看一份历史资料。“九一八”以后,日本在东北掠夺式开发,建立了许多近代工业,仅钢产量一项即暴增到45万吨以上,而当时除东北外的全中国钢产量也不到5万吨。东北成为中国重工业基地的地位也即此时奠基。著名的鞍钢也是日本人建的。难道说,因为是侵略者留下的,我们就要把它关掉么?要知道,当志愿军在上甘岭浴血奋战时,中方武器用的钢铁,也有不少就是出自这个钢厂。
还有更极端的例子。“三八大盖”是当年日军用来杀中国人的,可抗日游击队手中又有多少“三八大盖”?又有多少抗日英雄把它视如珍宝?难道它是侵略者带来的,我们就必须拒用么?
在人类文明史上,文明成果的传播,并不总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很多时候,它都很有些血腥的色彩。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来看待。好东西就是好东西,并不会因它传播方式的不同,就变成妖物或圣物。
回到武大樱花上。据我所知,武大校方在樱园里竖有一个“武汉大学樱花简介”的指示牌,向观光者讲述那段永难磨灭的历史,进行国耻教育。这就足够好了。国耻我们要记住,在国家的发展上我们要自强,樱花美景我们也尽可安然赏之。
草木无辜,樱花并不会因为是侵华日军栽的,就变成妖物。而侵略者也不会因为留下了一片樱花美景,就因此洗刷掉,或减轻他们的弥天罪恶。这才是真正健康的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