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俄军事安全合作逐步扩展和深化,取得引人瞩目的丰硕成果。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高层互访频繁。中俄两军于1993年11月建立了国防部长定期会晤机制,随后又于1997年11月建立了总参谋部战略稳定磋商机制,两军高层始终保持密切的往来与磋商。 从1992年至今,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先后9次访俄,俄罗斯国防部长8次访华,两军总长8次会晤。
其二,各层次、各领域的交流务实深入。2003年8月,中俄哈吉塔5国军队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共同举行了联合反恐演习,中俄首先在多边领域进行了联合演习的尝试。2005年8月,中俄两军首次举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联合军事演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三,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基础日益巩固。中俄两国于1992年11月建立了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混委会,统一规划双边军事技术合作。10余年来,两军的军事技术合作取得明显进展,促进了两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中俄两国的军事安全合作关系日益紧密,不仅大大加强了两军关系,而且对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俄军事安全合作作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1994年,中俄签署《关于预防危险军事活动的协定》以及《关于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互不将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为增强彼此的政治和军事互信奠定了基础。同年,两国决定将双方关系的水平由“相互视为友好国家”提升为“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和1997年,中俄哈吉塔5国先后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两个协定,中俄关系亦进一步提升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以来,两国军事安全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力度不断加大。除军事技术、军事教育合作外,两军还在反恐等领域开展了积极合作。中俄关系10余年的发展历史证明,政治互信为军事安全合作奠定了基础,军事安全合作又进一步增强了政治互信,中俄军事安全合作对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中俄军事安全合作有效地维护了世界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俄军事安全合作除在双边范围展开外,还延伸至联合国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等全球与地区组织,包括了军控与反恐等诸多领域,其意义和影响已远远超出双边关系范畴。2005年中俄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后,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表示,演习对于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有着重要意义,俄中两军的战斗友谊将成为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保障。应邀前来观摩演习的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军队领导人亦认为,首次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为深化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务实性军事合作积累了有益经验,是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加深理解、深化合作的好机会。
中俄军事安全合作之所以发展迅速,得益于两国共同倡导的新安全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冷战结束后,中俄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并通过军事安全合作加以切实贯彻。在双边领域,两国坚定不移遵循“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以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为根本目标,认真落实加强军事信任等军事合作协定,将两国的共同边界建成了睦邻友好合作的纽带。在多边领域,中俄始终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合作原则,在军控、反恐和地区安全等领域密切协作,以实际行动表明两国愿与其他国家一道,致力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努力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建设性力量,在国际社会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可以预见,随着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俄两军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将继续得到深化与拓展,在扩大新领域、开辟新渠道、探索新方式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