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特别的婚礼,一场在工地上举行的婚礼,一场把项目经理当高堂的婚礼。
43岁的新郎张庭利是给建筑公司看门的民工,来自滨州市阳信县。
45岁的新娘荣秀兰来自淄博市桓台县。
婚礼从筹备到举行只有一天的时间。 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个人心里就像这喜糖一样甜滋滋的喝了交杯酒就成一家人要结婚了,两个人却还很害羞喜庆日子自然也少不了乡村唢呐
一天筹备起婚礼
3月27日中午,淄博高新区南石村的居民楼工地上热闹非凡,一场婚礼在工地上举行,100多名民工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等待着新人的到来。吕剧团的演员演奏起了喜庆的《莲花乐》和《迎新娘》,一对新人在众人簇拥下走下轿车,这就是新郎张庭利和新娘荣秀兰。新郎和新娘古铜色的脸庞有了皱纹,一头黑发显得与脸很不相称。穿着橘红色新衣的新娘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性格也开朗,脸上一直挂着笑。新郎不时拽拽身上的西装,神情有些紧张。婚礼开始后,主持人问两位新人:“你愿意娶这位女士为妻吗?”“我愿意愿意。”新郎连忙说,新娘则在主持人的催促下红着脸点了点头。
拜完天地拜高堂,高堂却不是新郎的父母。众人推出了淄博裕民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的项目经理杨玉水。项目经理怎么成了高堂?记者问周围的民工,一名姓王的民工说:“你还不知道吗?这婚礼是杨经理操办的,杨经理对我们弟兄们可好了。你看看老张的新房就知道了。”
新人步入的洞房,是杨玉水家从未住过的130多平方米的新房。记者看到三室两厅的新房宽敞明亮,墙壁雪白,里面摆放好了桌椅、床铺。据了解,两位新人本来想在张庭利的值班室内凑合着结婚,却被杨经理请进这新房子里结婚。记者看到,不到10平方米的简易房的确不能和这新房相比,潮湿阴暗,甚至一个人都转不开身子。令记者想不到的是,这婚礼只用了一天的准备时间。
本想借经理的车遛一圈
3月26日一早,荣秀兰来到工地上找张庭利,两人半月前就领了结婚证,婚期也选在3月27日这个好日子,张庭利想借杨经理的车把新娘接来转一圈,但不好意思开口去找经理说。荣秀兰就说:“那我去找杨经理。”
杨玉水听说第二天就是张庭利和荣秀兰选定的结婚日期,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杨玉水先找来婚庆公司,然后又在附近的餐馆定了10桌酒席,他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又把桓台的华英吕剧团招来吹吹打打,唱曲助兴。
在记者的询问下,杨玉水大体算了一下,连酒席加上请婚庆公司、演唱录像、置办用品,大约花费了八九千元钱,这些钱都由项目部先垫支。张庭利说,原来想婚礼走走形式就算了,他无论如何没想到,经理给他办得这么隆重。
他人介绍擦出爱的火花
新娘荣秀兰原在桓台县有一个和美的家庭,儿子在烟台大学上学。但天有不测风云,荣秀兰的前夫因患病在2005年10月去世了。今年1月份,荣秀兰和张庭利经过他人介绍认识,并很快就确定了关系。
新郎张庭利来自滨州市阳信县商店镇三帽村,现在淄博裕民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杨玉水项目部看门。张庭利家有兄弟三人,父母已故,张庭利说他来淄博9年多了,年轻时因家庭贫困耽误了,后来再也没有找媳妇,就一直单身。
有钱的“包工头”很多,但办这种好事的人却很少
杨玉水说:“我是按照给我兄弟办喜事的标准来办的,但是时间太仓促,很多事情没办好。”施工队长李志军告诉记者,他从18岁就跟着杨经理干,24年了,杨经理对人非常好,在村里威望也很高,去年他还给一个工人办了婚礼。一名60岁的民工说,杨玉水从来不欠工人的工钱,很喜欢搞公益活动,每年元宵节都出资扮玩。用民工的话说,有钱的老板很多,但是像杨玉水这样把民工的事情当成自己事情办的很少。(a15)(文/图张海霞王建亮 潘海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