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3月28日电(李志国张新建李生涛)“班子瘫软散,治安无人管,经济发展慢,群众致富难。”这曾是山东省昌邑市石埠镇西郭村前几年的真实写照。而今,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批“能人”回村带领群众致富,农贸市场建到了村头,村民生活宽裕,村容村貌整洁。 村民翟大爷说:“俺村能有今天,多亏了驻点干部。”
群众说的“驻点”就是昌邑市在新形势下探索的基层工作方法——全县每年有500多名乡镇干部以“包村寄宿”方式扑在一线开展工作,使全市58万农民受益。
职能转换:从分片包干到“包村寄宿”
“下乡摩托一阵烟,村委转转又一天,闲时还见人下乡,忙时什么帮不上。”这是几年前昌邑群众给分片包干干部编的顺口溜。
针对群众反映,昌邑市委调查发现,乡镇干部分片包干工作缺少机制保障,干部工作“蜻蜓点水”,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心中无数。尤其是税费改革后,乡镇干部不再催收催种、收费收税,工作量少了,乡镇党委、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化解了,但干部群众间的连接点减少了。
与此同时,昌邑的农村工作面临很多问题:不少农民适应市场能力差,农产品加工销售难,个别村不稳定因素突出,村容脏乱差现象严重等。
如何密切干群关系,助推新农村建设?昌邑市探索推行了乡镇干部“包村寄宿”工作机制,让乡镇干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包村寄宿”工作在饮马镇试点后全市推开。目前,全市已设立75个“包村寄宿”点,七成以上乡镇干部自带行李,自办伙食,吃住在点上,工作在一线,每周一至周五至少四昼三夜“靠”在村里。这些干部担负着农村工作指挥员、参谋员、辅导员、协调员、联络员、质检员等职责。他们白天带着“民情日记本”进大棚、坐炕头,了解民情,及时掌握热点、难点问题,能办的马上办,一时不能解决的,晚上与村里的党员一起想办法,商定措施逐步解决。
昌邑市委书记陈白峰介绍,经过几年实践,昌邑市“包村寄宿”形成了“一点多线六个中心”的工作模式。“一点多线”,即根据村庄分布划分工作片,每片若干村,在中心村设立寄宿点。“六个中心”是经济发展服务、纠纷协调处理、困难援助帮扶、政策宣传落实、党建工作联系、文明创建指导。
为让驻点干部驻得下、干得实,昌邑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包村寄宿”学习、考勤、廉政等制度,坚持每月调研一次情况,每季度调阅一次民情日记,半年组织一次观摩点评和群众评议,年底进行总评和表彰。督查时,不打招呼,“一竿子插到底”。同时把“包村寄宿”工作考核结果作为驻点干部奖惩晋升的重要依据。近两年来,昌邑市委先后提拔了30多名驻点干部。“包村寄宿”干部潜心工作、真心为民、一心争先的氛围日渐浓厚。
机制创新:一着棋引发多重效应
昌邑市根据农村工作的新特点,对“包村寄宿”工作不断完善机制、丰富内容。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们从市直机关选调了134名政治素质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以“包村寄宿”点为平台,指导农村党员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帮助村里解决困难,取得成效。目前,全市相对后进的80个村领导班子健全、制度完善,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轨。
近几年来,昌邑市每年参与“包村寄宿”的乡镇干部有500多人,通过交流调整,绝大多数乡镇干部有驻村经历。他们了解文字、数字背后的农村,认识到农村工作的重要性,积累了大量一线工作经验,提高了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能力。
宋庄镇党委副书记付星波说:“驻点让我学到了许多在办公室学不到的东西,这是我今后开展工作的宝贵‘财富’!”
驻点干部长年累月地进百家门、解百家愁,协助村干部及时发现不安定因素,将之化解在萌芽状态,有力地维护了基层稳定。这个市全面推行“包村寄宿”制度当年,反映农村问题的来信来访量减少了近一半,近几年一直呈下降趋势。
更为可喜的是,“包村寄宿”消除了干群“隔心墙”。在饮马镇丰乐屯村“包村寄宿”的于子华调离该片时,乡亲们自发为他送行,依依不舍地把他围在中间。村民杨克山说:“老于呀,你可帮了俺大忙,要是留下来该多好!”至今,于子华和杨克山等一些村民还像亲戚一样走动。
百姓叫好:这样的干部我们欢迎
翻开北孟镇副镇长魏天魁的民情日记,上面详细记载了今年以来他帮助群众办的16件实事。较近的一件事这样写道:“朱家村朱洪进的妻子摔断了腿,因家庭贫困,花掉借来的7000多元后,再也无钱医治,便出院回家。我们了解情况后,协助村干部发动群众捐款。3月3日一下午,接收捐款近3000元。送去后,老朱感动得热泪盈眶,把感谢信贴到了寄宿点门口。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只要常怀爱民之心为民所想,从小事做起,就能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驻点干部倾注精力最多的工作之一。他们立足增加农民收入,尽心竭力协助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引导农民围绕市场调整农业结构,创办龙头企业,搞活市场流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西郭村年产土豆、西瓜共370万公斤,但销售一直是难题。“包村寄宿”干部徐兆国了解情况后,协助村干部多方筹资160万元,在村头建起专业市场,解决了这个地方土豆和西瓜卖难问题,为西郭村增加集体收入30多万元。
去年以来,昌邑市“包村寄宿”干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3万多条,帮助协调资金5200多万元,新上致富项目720多个。近年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递增10%左右,2005年达到5159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