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陈钢
让农民唱文化主角,让群众同娱乐共交流
在甘井镇700多米长的街道上,6个村的秦腔自乐班演唱分头进行,锣鼓、社火表演排成长队,6000多观众围得水泄不通。这是今年元宵节上,文化站活动中出现的场景。 在只有3万人的甘井镇,这么多人参与一项活动,正是因为农民自己是主角。唱功也许不太好,跳得也许不专业,还有的演砸露了丑,但在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当中,节日自然就有了味道。
甘井镇每逢重大节日,文化站都会组织大型活动,每年元旦、五一有体育竞赛、七一有秦腔演唱会,十一还有书画展。文化站于1982年创办了甘井秦腔艺术学校,由老艺人张明德任校长,先后培养了140多名艺术新秀。如今在文化站组织下,每个村都成立了秦腔自乐班,每周至少有一次固定时间的演唱。其中,甘井村秦腔自乐班每周一、三、五、六晚上,都会在文化站大院里演唱。
在甘井镇,几乎家家有电视,接上有线之后还能收几十个台,可是作为甘井镇经常性的文娱活动,秦腔自乐班深受欢迎,没有强行要求,却能坚持活动,参与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也有。张天佑认为这些现象说明,电视不能满足农民文化娱乐的全部需求,人们需要娱乐,需要在娱乐中沟通交流、拉拉家常,电视节目再丰富也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更何况一些电视台广告铺天盖地、电视剧冗长无味、农业节目少之又少。
挖掘农村文化精华,和服务经济相结合
剪窗花、捏面花是甘井镇一些妇女的特长,也是我国民间艺苑中的奇葩。在该镇文化站的组织下,甘井面花登上了世界艺术殿堂,除了在西安、北京、香港等地多次展出外,还于1986年参加了法国巴黎艺术节的展出,面花艺人杨翠肖、邢俊肖因此小有名气。
文化站通过举办民间艺术培训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农村文化活动增添了新内容,为甘井镇换来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更重要的是,文化站挖掘、开发民间艺术,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参与,为心灵手巧的农民提供了显露才艺的舞台,让他们在交流中感受到了文化创作的自豪。
甘井镇地处苹果优生区。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站邀请县园艺站专家雷发学做了两期苹果生产技术培训,启动苹果产业大发展。也是这一时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李立科扎根甘井镇,试验推广旱地小麦以磷促根、以根调水、以水增产技术。文化站积极配合,通过展板、录音等形式到田间地头进行宣传。
张天佑说,很多真正为农民办实事的政策、技术得不到农民理解和认同,也许并不是农民素质差,而是宣传方式太生硬,道理没有讲清楚,农民没听明白。而文化活动这一宣传形式切合了农民的接受特点,容易调动其兴趣,往往能事半功倍。
农村文化真正火起来,还需要佳作迭出
张天佑认为,近年来一些农村的文化建设名存实亡,除了政府部门重视不够、投入不够外,适合农民欣赏的文化作品太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他说,拿参与人数较多的秦腔自乐班来说,唱了20多年了,主要曲目仍然无非出自《白蛇传》、《铡美案》等几十出传统戏和《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大家感觉不过瘾。再比如电影,现在文化站有3部放映机,去年放映26场,但观众很少,主要原因一是受到电视影响,二是片源有限,缺少适合农村观众的新电影。
新闻报道上说,中办、国办最近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合阳县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恢复和重建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我感到很受鼓舞!但张天佑同时指出,文化活动不是被动接受,而需要主动参与。他希望文艺工作者能创作出大量适合农民唱、农民听、农民看、让农民充当主角的作品,让农村文化真正火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