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坛街道二七剧场路东里新七号楼,居住着这样一位残疾人:虽然他双腿残疾,但是从距第29届奥运会900天开始,他就用自己的双手篆刻着各种有关奥运会的作品。这个5次拿过全国残运会轮椅篮球冠军的半百之人,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为奥运,人人都能作贡献,只要你想,就可以。
结缘轮椅篮球
因患小儿麻痹症,薛国良的双腿残疾。1975年他从当时的师大附中毕业,在家里整整待业4年。4年后的一天,居委会跟他说,来印刷厂工作吧。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每月只有16元工资,但他已经知足了。这一干就是10年。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那天他正吃饭,在电视里面看到一群推着轮椅的残疾人,在篮球场上拼搏厮杀。“当时我被震撼了,原来残疾人也可以玩篮球!”他更没想到的是,自己居然有机会接触这一残奥会竞技项目。月坛街道当年为辖区残疾人购置了30辆轮椅,自此,薛国良就迷上了轮椅篮球。
那时候运动场所少,专门为残疾人提供的场所就更少。薛国良利用一切可能的场地练习轮椅篮球。小区空地、健身场所、学校球场到处留下了他轮椅的痕迹。因为双手既要推着轮子做向前或向后的动作,又要投篮,所以对手臂力量、平衡性和意志力都是一种考验。“那时候,手磨破是常事。”因为轮椅篮球是一项残疾人的集体运动项目,薛国良逐渐结识了一批跟他志趣相投的残疾人,并组建了一支轮椅篮球队。“开始没有教练,全靠自己练习和相互切磋。”
从6月洛杉矶残奥会结束到10月在安徽合肥市举行第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中间只有短短的不到4个月时间,这支临时组建起来的轮椅篮球队代表北京市参加了第一届残运会的轮椅篮球项目。“让我自豪的是,第一次参加我们就拿了亚军,更让我自豪的是,此后的18年,连续5届的全国残运会,轮椅篮球的冠军都是我们的。遗憾的是,我们没能代表中国参加残奥会,至于轮椅篮球,也因为身体的原因,从前年开始就不玩了。”
篆刻情系奥运
两年前,由于妻子逝世,薛国良曾一度陷入悲伤、迷惘,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此时,正值月坛办事处开展“关爱身边人”活动,街道办事处主任李红兵率先与薛国良签订了“一帮一”协议,办事处和居委会也为他分担其女儿的大学学费,逢年过节请他与地区的残疾人、特困家庭联欢,帮助他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勇气,要为社会做点什么,让自己活得有意义。”但能做什么呢?他想起了自己的特长———篆刻。
“从师大附中毕业后,我在家自学木匠。那几年,家里的床、书桌、书柜、衣柜等家具都是自己做的。”薛国良不无得意地说,“也就是在1983年做木工的时候,我一边上夜大一边迷上了篆刻,当时想,没有钱刻不起印章,我在木板上刻总可以吧。”凭着与生俱来灵敏的双手,他开始了自学篆刻。没有师傅,他就买了《篆刻学》、《篆刻名家印谱》以及各类书法作品
在第29届奥运会900天倒计时的那天,他拿出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那是刻有“振兴中华、祖国万岁”的篆刻制品,工整的小篆用简单的墨色浸染之后,显得雄浑挺拔。
薛国良的作品也越来越多,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有奥运五环标志,有“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还有部分奥运项目的标志。这些作品加起来一共有几十件,有的送给了朋友,大多数都在他住处保存着。“对我来说,这些东西不一定值多少钱,但这凝结了我的心智,我愿意送给真正喜欢它们需要它们的人。”薛国良坦率地说。
在采访的最后,薛国良告诉记者,目前他正在做一个将第29届奥运会标志与残奥会标志二合一的篆刻作品,他要用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关注奥运会,关注残疾人。本报通讯员石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