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外交”亲历者来沪献技
晨报记者田辉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35年前,一场被称作“乒乓外交”的民间交往敲开了中美间封冻的大门。35年后,曾经以“小球推动大球”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再度访华,重温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26日,代表团抵达北京。31日,美国乒坛前国手们将访问上海,同上海老年乒乓球队举行一场友谊赛。
35年前
乒乓小球成就外交传奇
“乒乓外交”不仅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更称得上是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传奇。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20年里,中美关系断断续续。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中美两国政府都决定,要改善两国关系。
1971年4月6日,根据中央决定,中国乒乓球协会邀请在日本参加第31届世乒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抵达北京,成为第一个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的美国代表团。4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客人时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几小时后,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宣布放松美国对中国的禁运,对愿来华者加快签证,以及放宽货币管制等改善和松动两国关系的措施。
当时,中美两国运动员在北京举行了友谊比赛,美国客人还访问了上海和广州。1972年4月,以庄则栋为团长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对美国进行了回访。一时间,中美两国出现了友好交往的热潮。中美外交关系也被“乒乓外交”敲开了大门。
35年后“老美”仍琢磨不透中国球技
此次访华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一行25人,其中包括7名1971年首次访华时的成员。他们分别是:当年只有15岁的朱迪·霍弗罗特,31届世乒赛上亲临中国队驻地、主动提出访华要求的美国代表团副团长拉夫德·哈里森,当年美国乒乓球队队长杰克·霍华德,以及伯根、索尔苔丝、斯维尔斯和特里希尔。
在当时受邀来华的7名运动员中,目前仍健在的6位这次将全部再访中国。其中与中国队员接触最多的美国队员科恩已于多年前去世,他的母亲此次代表他来到中国。
中美两国老运动员27日在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举行了座谈。美国乒乓球队前队长霍华德回忆说,他至今仍琢磨不透中国选手李富荣打球的技巧。“我知道李先生的球打得又快又狠,所以他来辅导我们技术时我就央求他教我打那种快球。当时只见他面带微笑,将球抛起,挥拍一击———球速太快了,我压根就没看见球!”
他还补充说:“我至今还在纳闷,那球究竟有没有落下去。”
除美国老运动员外,参加座谈的还有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亚洲乒联主席李富荣,以及老世界冠军郑敏之、许绍发、张燮林、庄则栋等。
访问上海将同上海老年队举行比赛
上海乒乓球协会副秘书长、上世纪50年代的老国手薛伟初昨天对晨报记者说,31日美国客人将来到上海访问,并同上海老年乒乓球队举行一场友谊赛。“我们非常欢迎美国的老朋友再次来到中国,至于比赛,我们派出业余选手就足够了。毕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嘛。”
随后,代表团将前往江苏常熟,在那里同中方一起栽下象征中美两国友谊的红杉树,完成此次“红杉树友谊之旅”。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前,中国没有红杉树,如今,尼克松总统当年赠送给中国的10棵红杉树已经繁衍在大江南北。
美国代表团团长、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雪莉·比特曼动情地讲起乒乓外交对她这个“因为太年轻而未能亲身经历”的美国人所产生的震撼,她说:“它让我看到,一项运动能促成国际间的友谊,甚至是改变世界。”
曾亲历“乒乓外交”、后来任美国乒乓球队主教练的前国手李赫男对记者说,除中美举行“乒乓外交”纪念活动外,3月31日,日本乒乓球代表团也将来华访问,纪念中国乒乓球代表团1956年首次赴日本参加第23届世乒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