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将清退全国44.8万代课教师。其中学历合格、素质较高、取得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可根据需要通过适当的形式参加招聘,取得正式教师的资格。据称,此举不会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和师资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亟待建立公正的遴选和公平的补偿机制,使那些合格的代课老师能够“登堂入室”,也使那些不合格者得到应有的经济补偿,以便彰显社会的公正和教育的公平。
随着甘肃省渭源县县委副书记李迎新含泪写下的那篇《渭源县代课教师状况调研》报告见诸报端,渭源600余名乡村代课教师每月仅拿40元到80元不等的工资这样令人震惊的信息进入公众视野,自然遭到了社会舆论的集体性拷问。
全国九年义务教育适龄人口约2.5亿,2亿在农村。800万农村教师和44.8万代课老师,就是农村教育的中流砥柱。如果说,农村基础教育承担着中国现代化的希望,那么农村的教师们就承担着现代化的希望。尤其是那些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之下,仍然数十年如一日忠诚和献身于教育事业的代课老师们功不可没,更值得公众们尊敬,更值得社会公正阳光雨露的滋润。正因为有了他们,中国政府才能用占世界0.78%的教育经费完成了占世界19.81%的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
然而,由于国家政策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代课教师”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称谓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一场集体性清退过程中,我们必须通过制度性设计,确保被清退者的权利和权益得到公正的保障。
笔者真诚地期待着44.8万代课教师中的大多数能够顺利地转为正式教师,充分享受《教师法》所给予的权利和权益,所给予的社会地位和尊重。我想,应该通过公开公正的遴选程序,确保转正教师的质量。可以肯定地说,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将被清退,从此离开他们热爱甚至酷爱着的讲坛,有些长年任教的代课老师早已到了退休年龄。对于他们,我们理当给予更加妥当而公平的经济补偿,由国家财政一次性拨付给他们足额的养老金,或者给予退休教师的待遇,以便他们能够衣食无虑,安享晚年。否则,就不足以彰显代课教师们对于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就不足以补偿他们默默无闻付出的沉痛代价,就不足以彰显社会的公正和教育的公平。
刘效仁(安徽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