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3·25”开县天然气井漏事故群众转移及安置工作
记者 张莎文峰
时隔两年多,“12·23”井喷事故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还没有完全抹掉,25日,与井喷事故同处一个井场的中石油罗家2号井又发生了井漏事故,上万名群众被紧急疏散。 连日来,事故处置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4987名村民被安置进9个集中安置点。
紧急疏散 启动预案
昨日午饭后,高桥镇双胜村的村民周德珍一口一口地吧嗒着旱烟,向记者讲述起几天前全村撤离时的情景。
“天然气井口没堵住,大家赶快撤离,小心毒气!”25日早上不到9时,村干部急切的叫声把正在地里割猪草的周德珍“拉”了回来。她扭头一瞥,看见一公里外的天然气井冲出了一团火焰,将天空映得通红,村干部正扯着嗓子叫人撤离,乡亲们纷纷拎着包裹奔向停在公路边的大客车。
周德珍赶紧扔下背篓,叫上正在隔壁串门的老伴李伦和孙子李乔星,顾不得拴好猪圈,登上了疏散客车后排的三个座位。一路上,她惴惴不安,进城后有地方住吗?吃饭怎么办?会待多久?如今,他们一家已在县城安置点安心生活了3天,当初的顾虑正一点一点消除。
3月25日上午8时许,开县高桥镇境内罗家2号井附近发生天然气渗漏。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开县县委、县政府,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和四川石油管理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对事故现场半径1公里范围内的小阳、双胜、平阳、向平、向阳5个村的群众进行了有序疏散,并在县城及敦好镇等地设置了8个集中安置点。与此同时,开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应急指挥部,一方面配合中石油集团公司处置事故,一方面25名县级领导和干部、民警近2000人,组成了卫生防疫组、社会稳定组、交通调度和运输组、集中安置点领导小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及高桥现场指挥组,要求做到“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水喝,人人有住处,人人有医疗,人人有安全”,确保“不伤一人,不亡一人,不掉一人”。
目前,该县已安置转移群众上万人。近6000人就近后退、投亲靠友,找到了安身之地;另外4987人被当地政府安置在9个集中安置点(昨日新增一个点),连日来,棉被、矿泉水、方便面等应急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安置群众的手中。
安置群众 情绪稳定
昨日中午,天空放晴,和煦的阳光照在开县实验中学师范部操场上,刚吃过午饭的村民三五成群地坐在操场边休憩,每个人胸前都佩戴着一个印有“安置群众”字样的胸牌,附近还站着一些头戴小红帽的中学生。据了解,这些村民都是昨日上午才从开县人民大会堂转移过来的,因为学校面积相对较大,各方面条件更好,更适宜集中安置,开县县委、县政府临时决定把他们全部转移到这里,以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安置在这里的村民共有780余人,是9个集中安置点中人数最多的一个。
“3天前接到安置村民的通知后,马上准备了脸盆、口缸、毛巾等日用品和食物。”这几天一直在学校值班的校长任登中介绍说,除高三年级的两个班还在上课外,其余23个班都已于昨日上午停课休假,以便腾出教室安置村民。学校还组织23名班主任和100多名学生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伍,搀扶老年人上下楼梯,帮他们打开水等。
记者在教学楼里看见,课桌板凳全部搬出了教室,地板上打起了地铺,最下面还铺了一层塑料薄膜,一些村民躺在地铺上悠闲地看着电视。两年前亲历过“井喷”事故的村民,对于政府安排他们疏散转移和集中安置表示理解,对集中安置点的伙食和住宿条件也感到满意。
在汉丰街道办事处和汉丰第一小学两个集中安置点,每天早中晚,卫生防疫部门都要进行消毒。为了不让孩子们耽误学习,汉丰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吴晓惠还为10余名转移安置的小学生担当起了“家教”。为丰富安置群众的生活,昨日上午,汉丰第一小学的老师们还为安置群众组织了“真情奉献、互动心声”活动,与村民们一起做游戏、猜谜语、唱歌跳舞。为照顾老幼病残孕,开县政府还将汉丰第一小学安置点的30多名80岁以上的老人、孕妇和带小孩的妇女送到了附近的宾馆,让他们在那里得到更好的照顾。
新的生命 新的希望
昨日下午3时,开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熬了整整一夜的小阳村村民周克均寸步不离地守候在病床边。病床上,妻子杨小清和刚出生的宝贝儿子正在熟睡。
3年前,周克均和前妻及岳母住在一起,家里还有两个蹦来跳去叫叫嚷嚷的孩子。“12·23”井喷发生时,他正在县城朋友家住宿,家中的四名亲人却由于撤离不及时被毒气夺去了生命。从那以后,周克均常常徘徊在家门口刚立的几座新坟边,久久不愿挪步。
“要不是党和政府帮忙,灾难可能再次发生在我身上。”3月25日全村往县城疏散时,周克均的后妻杨小清已怀孕9个多月,接近临盆,由于山路颠簸,她出现了强烈的妊娠反应。到达安置点后,几名机关干部帮着周克均把妻子送进了县人民医院,此时,杨小清已脸色煞白、站立不稳。医护人员赶紧对产妇进行了紧急治疗。
27日凌晨,随着婴儿坠地的“哇哇”哭叫声,承载着周家希望的儿子剖腹出生了。因产妇胎位不正,婴儿出现了轻度窒息情况,为使母婴尽快恢复正常身体指标,医院破例在儿科病房开辟了“母婴同室”房,让杨小清方便喂养母乳。
“这次政府救了我家两条命,还没让我出一分钱,这样的安排我很满意。”与记者交谈时,周克均不时扭头看看婴儿箱里的儿子,疲惫通红的眼里透着温情。
据了解,在此次疏散的群众中有孕产妇近10名,其中仅县人民医院就接收临盆产妇4人,截至昨日下午5时,已有3名新生儿顺利降生,他们将在医院观察、休养约一周时间。考虑到安置群众疏散紧急,开县政府为群众垫付了所有医药手术费用。
目前,设置在9个安置点的医疗站已对2000多人次进行了门诊治疗,52名生病的群众到县医院住院就医,其医药费均由政府“埋单”。
危难之时显身手
一批又一批灾民拥来!短短几天时间里,安置到县城的疏散群众已达到数千人。在灾难面前,开县近2000名党员干部让疏散群众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虽然儿女都在外地打工,但共产党的干部没让我受冷挨饿。”昨日中午12时许,72岁的老人何慧珍在汉丰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宁川的搀扶下从餐厅走回安置点。
安排好老人后,李宁川又匆忙组织第二轮群众就餐。而此时他的母亲正病危在床,但李宁川一步也没离开过安置点,而且已经两天一夜没合眼了。
27日一大早,就在李宁川与有关方面联系调集群众安置所需物资时,邻居打来电话,告知他母亲高血压复发,有生命危险。“大量疏散群众陆续过来,没饭吃、没被盖怎么办?”群众利益让他停住了回家的脚步,他冷静地掏出电话拨通了朋友的手机,让朋友替自己尽一回孝心。
当晚,安置点的每个群众都吃上了饭,睡上了一个好觉。而李宁川的母亲则在朋友的照料下在医院接受紧急抢救。
一天只吃一顿饭的公安民警、声音变得沙哑的安置点工作人员、主动承担街面巡逻任务的街镇志愿者……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安置群众周围,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温暖。
来源: 华龙网 2006-03-29 0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