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八日电 题:三百年大修 故宫“重装上阵”
中新社记者 应妮
“故宫太和殿保护维修工程即将步入实施阶段”,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今日在此间向媒体宣布。作为中国现存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古代建筑物,其维修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让众人加深了解,故宫首次破例让媒体亲自进入维修工地实地体会。
太和殿上俯视紫禁城
踏着颤悠悠的木板,一行人登上在太和殿周遭搭起的脚手架,直接上到重檐之边,与盖满金黄色琉璃瓦的屋顶“亲密”接触。
“这可是皇上都没有上来的喔”,故宫古建修缮中心主任李永革打趣。
他的手下是一支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队伍,“有老师傅祖孙三代修故宫的,应该讲古建的传统行当、传统工艺技术在故宫里保存得最好”,李永革得意地说。
以往在电视纪录片上才能看到的琉璃砖瓦、重檐座兽,如今近在眼前。琉璃瓦的破败、脱釉历历在目,“太和殿屋顶的琉璃瓦片摘除时,将按照一垄一垄的顺序给它们编号,力争每块瓦片回到原来位置。”晋宏逵表示,之前故宫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古琉璃瓦片重新上釉的技术问题。
扩大展陈面积以飨观众
大修开始前,故宫的开放面积仅有二十五万平方米,截止到二00五年十二月,随着部分修缮的完工,开放面积已经达到三十余万平方米。到二00八年,随着中轴线、东西两翼部分修缮的完工,开放面积将达到近四十万平方米,约占故宫总面积的近一半。
在太和殿维修工程两年计划工期内,为补偿观众不能参观太和殿的遗憾,故宫博物院除增设展陈、扩大开放面积之外,还要在施工现场悬挂太和殿的大型彩色喷绘,并在施工现场围档上设置露天展板,展示施工方案和维修中的动态成果。
此外故宫一方面按照史料记载和专家论证结果恢复一些殿宇室内的原状,保障观众可以通过原状陈列了解明清时期宫廷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在不适宜恢复原状的殿宇中积极探索古建筑与现代展示手段的结合,开辟有关宫廷文化和艺术典藏的专题展览。如在同道堂中举办的“慈禧与辛酉政变展”、丽景轩中的“溥仪生活展”、永和宫中的“清代妃嫔生活展”等等。
“修旧如旧”展历史原貌
按照晋宏逵的表述,太和殿维修工程性质为“现状保护维修”。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从二00四年开始进行太和殿的勘查和维修设计工作,认为太和殿的主体结构(包括基础、大木、墙体、屋顶)基本稳定。但在大木构架、斗拱、装修、彩画、台基、墙体墙面、屋顶瓦面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变形的隐患。外檐彩画在后代维修中未完全忠实于文物原状。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自二00三年开始,就与意大利文化遗产部派遣的专家共同组成项目组进行科研和实验。目前正在形成正式方案的过程中,所以,太和殿维修工程是运用传统材料工艺技术和现代科技保护材料技术相结合的一次工程。工程将由该院修缮中心承担。
“这次的目标是恢复故宫在封建社会盛期的庄严、肃穆、恢弘的状态”,晋说,也就是恢复到康乾盛世时的故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