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孔华)继去年八省市首批启动试点后,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再启动包括广东等九个省市的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试点(详见本报本月7日A23版独家报道)。作为广东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试点的起步,昨天,获人行广州分行推荐的鹏元、上海远东、中诚信、大公国际、联合、南方等六大信用评级机构在“广东省信用评级机构业务推介会”首次集体亮相,为争得在席银行一份“信任订单”而施尽浑身解数。
“市场参与主体长期以来对信用评级机构传统的不信任,是阻碍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推进的主要观念障碍。”人行征信管理局负责人透露,人总行已着手开发可对信评机构评级结果进行科学考评的违约率检验系统。反映评级质量的违约率一旦向社会公布,市场自然会优胜劣汰。
“召开这次推介会,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有意参加试点的评级机构提供一个介绍评级业务流程和展示评级技术能力的平台。”人行广州分行征信管理处副处长缪铁文表示,今年3月,该行在广州市范围内的商业银行对于借款企业外部信用评级需求情况的调研中发现,目前大部分行业银行都有自成体系的内部评级、分析系统,对借款企业授信业务的评价和决策,取决于内部信用等级的评定和贷款风险度的测算。
谁为评级机构来评级?
从本次调研反馈情况来看,银行尤其面对关联企业以及信贷资产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变化情况的把握问题时,对于评级机构的介入和评级服务的需求是极为迫切的。商业银行对于外部评级标准、方法、与内部评级的协调应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和评级结果的准确性、费用及责任承担等表示高度关注。“信评机构的资金实力远低于银行,在单个地区采集企业的信用数据也可能远不如银行,银行凭什么信任评级机构?谁又能为信用评级机构来评级?”在昨天推介会场外,银行业界这种声音相当普遍。
实际上,在信贷市场中信用评级机构和银行之间这种“既期盼进一步发展又害怕受伤害”的微妙关系,在全国非广东独有。
据悉,自1997年人民银行批准9家可从事企业债券融资信用评级的机构成立以来,至去年我国已注册专营信用评级的机构已达到有73家。然而,由于信用评级市场长期以来缺乏监管,市场过小,评级机构在评级方法和技术上都有待大幅提高,各家机构水平也参差不齐。除了上海等个别地区以外,全国大部分省区的信贷市场信用评级都没有大规模铺开。
“我们现在的想法是,尽可能利用比较短的时间,把信用评级市场培育起来,边发展边规范。”人行征信管理局监督管理处处长黄慕东透露,去年人行已启动八个省市信贷市场的信用评级试点,同时批准5家机构可从事企业短期融资券信用评级,今年再启动北京、广东、陕西、福建、辽宁、江西、安徽、河南和河北九个省市试点,其中广东的首批试点城市为佛山和茂名。
信评机构将有管理制度
为了打消银行的疑虑以及规范信用评级市场,人民银行除了正在开发违约率测评系统外,还将对信评机构的内控制度、评级符号含义、评级程序和步骤等出台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预计相关技术系统和管理制度将于年内出炉。
“传统的不信任,是阻碍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推进的主要观念障碍。”
除了上海等个别地区以外,全国大部分省区的信贷市场信用评级都没有大规模铺开。
去年人行已启动八个省市信贷市场的信用评级试点,同时批准5家机构可从事企业短期融资券信用评级,今年再启动北京、广东、陕西、福建、辽宁、江西、安徽、河南和河北九个省市试点,其中广东的首批试点城市为佛山和茂名。
(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