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3月29日讯3月21日一大早,裴全和老人又扛着铲子在村里的石子路上修修补补了。从去年底路铺好以来,这就成为他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邻居们见此情景常和他说笑:“挨老支书家最近,路却通得最迟。”每说至此,裴老总是憨憨一笑,挥挥手说:“有了好处自己先上,谁还能服你?”
裴全和是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红星村的原村支书,今年64岁,温和而清贫,朴素外表下的他有着一颗滚烫的心。 1976年,裴全和从民办教师岗位调任海口镇红星村任支部书记。在他任村支书的28年里,村里没有一个人上访,没有一封人民来信,没有一件刑事案件。
多年来,裴老一直感到有欠于自己的家庭。上世纪80年代,村里为丰富群众生活,贷款和筹资盖了一座电影院。村干部子女都争先恐后地要进电影院当售票员和放映员,其中包括他的大女儿在内。考虑在三,裴全和还是安排了烈属后代、退伍军人及老干部的子女。为此,他的大女儿四年不叫他一声爸爸,直到后来女儿脱离农业学裁缝了,父女关系才解冻。最让裴老难过的是他的小女儿,生病时因他工作太忙未能及时救治,结果不幸夭折。想起此事,裴老至今心中隐隐作痛。
退休后,因老伴身体不好,女儿出外打工,裴老要独自承担六亩责任地的耕种,但他仍发挥余热,为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奔忙。去年底,裴老的大嫂去世,远在天津工作的侄子带着单位和亲戚奉送的近6万元礼金回家料理后事。裴老却和侄儿商量,能否把这些钱捐出来为村里修路。在他的劝说下,侄子没有给母亲大操大办,把这些钱一分不剩地捐给村里,铺了两公里长的石子路。
近些年来,每当出现邻里纠纷、交通事故或者其他难以处理的事,不是裴老主动出马就是有人主动邀请他出面,每次总能化干戈为玉帛。村民都说,作为一个移民较多的圩区村,工作难做,但有了老书记这颗红心,他们感到温暖,生活得和谐、幸福。(胡劲松、邹宝元、施茂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