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圆满闭幕 各项大奖实至名归
提要:经过两天的探讨交流,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暨2005年度创新传媒颁奖盛典今天下午在上海复旦大学顺利落幕。
图为2005年度十大创新传媒
图为2005年度十大创新传媒人物
(点击看大图)
本站上海讯 由《传媒》杂志社和中国报业网(www.baoye.net)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于3月26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圆满结束。 从3月25日开始,国内知名传媒专家、学者、实战家等共聚一堂,纵论传媒创新。年会颁发的“2005年度十大创新传媒”、“2005年度十大创新传媒人物”等5项大奖各归其主,中央电视台等十家单位获得“十大创新传媒”大奖,范以锦、魏文彬、江南春等中国传媒创新顶级人物获得“十大创新传媒人物”奖。
本次年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会议室举行,来自政府、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300多名顶级人物进行创新思维的交流碰撞,共同分享,平等对话,一起见证创新力量。其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碰撞引发出对融合的讨论,让与会人员耳目一新。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在年会上做了"传媒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石峰副署长认为传媒统媒体和新媒体是可以融合的,他表示,既然网络媒体的发展是依靠平面媒体发展起来的,那么平面媒体更可以利用本身的优势发展网络,但必须进行机制创新。
与会嘉宾对本次以“创新”为主题年会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和钟爱。在传统媒体面临新媒体的挑战后,一些传统媒体思索改变观念,以创新树立品牌赢得市场,而部分媒体对新媒体咄咄逼人的进逼态势手足无措。召开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举办以“传统媒体与新媒的碰撞与融合”为主题的三大论坛,探讨传媒经营创新和新技术环境下的媒体创新,既总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创新理念、举措,分享成果,又为媒体的整体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会人员对本次年会好评如潮,称“举办传媒创新年会”本身就是一大创新。对此,中国传媒创新年会组委会秘书长王利明与常务副秘书长陈渡风同时表示,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将秉承服务传媒,服务传媒人的宗旨,将“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办成一个品牌。
附:获奖名单
2005年度十大创新传媒 :中央电视台、新浪网、湖南卫视、东方卫视、航美传媒、北青网、英语周报、Cgogo、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都市报。
2005年度十大创新传媒人物:黎瑞刚、江南春、方兴东、范以锦、张富汉、魏文彬、关文、崔斌、喻国明、吴海民。
2005年度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华商报、潇湘晨报、申江服务导报、青年报、齐鲁电视台、京华时报、辽沈晚报、重庆商报、精品购物指南、都市快报。
2005年度最具潜力创新媒体:电子杂志类——POCO、女性类报纸——今日女报、法制类周报——法制周报、网站类——ChinaBBS、免费报纸类——时代报、期刊类——瑞丽。
2005年度最具创新传媒经理人:王侯、徐建、唐骏、夏洪波、谭军波。
3月25日年会开幕式 图为第一场论坛2006’上海传媒广告论坛主持人金定海致开场词。
时间:2006年3月25日
地点:上海复旦大学光华楼400人会议厅
主持人:金定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第一场论坛:2006’上海传媒广告论坛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重要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我们的主题---创新,重要在于创新成为我们传媒界普遍的性质。相信创新能够激活传媒,创新可以给传媒带来新价值,创新可以成为未来长远的发展,创新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暨2005年度创新传媒颁奖盛典由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传媒》杂志社与中国报业网联合主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等单位协办。同时获得了媒体界、广告界、企业界与学术界的大力支持。
现在我宣布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暨2005年度创新传媒颁奖盛典正式开始。
下面让我来介绍光临本次年会的嘉宾。他们是: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中心主任齐勇锋先生。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郝振省先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总书记萧思健先生。中宣部副局长刘建生先生。《传媒》杂志社常务副社长王利明先生。中国广告协会报纸委员会主任梁勤俭先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媒介管理教授黄芝晓先生,清华大学媒介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先生。新生代市场检测机构总经理郑志先生。CTR资深媒介研究顾问姚林先生。《传媒》杂志社副社长周志懿先生。中华新闻报常务副社长蔡励先生,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戴元光先生。上海大学教授史东辉先生。中国报业网总经理黄菊芳女士。中国报业网总编辑、博士朱春阳先生。首先感谢这么多高朋嘉宾的到来,请到他们不容易。另外还有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馆官员以及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的文化官员。感谢他们的到来。
下面有请主办单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郝镇省为大家致本次年会的开幕词。有请郝振省先生!
图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郝振省致开幕词
郝振省:女士们,先生们,老师们,同学们,亲爱的朋友们,在这美好的万物复苏,新芽吐绿的时节,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围绕一个主题,来开这次传媒论坛,我作为主办方,我想我首先代表我们会议的主办的单位和同仁们,对为这次会议的隆重召开做出了贡献和努力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个开幕的时刻,我想有这么几层意思和同志们交流,一个我想回答我们为什么开这次会。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创新激活传媒,因为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从全国科技大会开始,我们国家媒体之间,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一个概念叫创新。因为我们国家要进入创新型的国家,而且我们的总书记和总理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讲到,对创新问题做了非常严格的诠释,包括三个意思,一个就是原始创新,一个是集成创新,一个就是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再创新。包括两会这个创新的潮流,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追求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国家时代的最强力量,尤其是最近一个时期,更加大了创新了力度。我们要进入创新性国家不是一个口号,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包含着多方面的努力,这个是一个原因。当国家整个国家和民族要进入创新性的行业的时候,我们作为媒体作为上层建筑作为意识形态,作为文化的媒体不可能不创新。这个是一层意思,而我们生活也离不开创新,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我们的传媒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大家知道随着新技术的浪潮,随着我们整个国家经济文化的这种发展,我们的传媒业在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甚至有寒流和冬天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传媒如何弘扬我们的已有的业绩,来客服我们目前存在的困难,来达到新的发展的一个平台。我们所依赖的创新,所以我想我们今天之所以我们团聚在复旦大学这个神圣的大堂,我们请来一些传媒的领导,他们也非常重视这个。所以我想可能跟两方面的原因有关系,这个是一层意思。
第二层我们怎么进行创新呢,我们这次会议延续的是这个意思,我作为主办单位的一个代表,我想有很多方面的创新,但是我的最基本的创新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体制创新,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管理创新。所谓的体制创新,它解决的是生产关系的模式问题。我们现在就是说我们之所以要进行体制创新,其中一个理由包括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的话都和我们的体制有关系,就是说我们的体制成全了我们的传媒,同时恰恰是我们的体制在限制传媒的发展。所以有28号中央召开文化体制改革的会议。所以我认为体制问题是一个生产关系模式的问题,体制问题不解决,我们现在的困难,我们整个报业的传媒业的内在的动力爆发力不能充分的感觉出来,而同时也不能得到有效的约束来防止负面现象的产生。另外就是技术创新问题,刚才我讲了我在下面和我的老朋友,也是京华时报的总裁在讨论技术创新,技术是生产力的要素,它是根本的,之所以我们现在所有的媒体我们给它一个新的定义,就是过去的定义做一些转换,我们现在对媒体的定义就是系统信息,制造商和供应商。而且请同志们注意,我们现在的技术创新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这种生产力本身要求你必须要创新。创新者存,不创新者亡就是这么简单。
最后一个是管理创新,就是我们的体制创新也好,我们的技术创新也好,在我们的这个国家和体制里面最终都体现了依赖于我们的管理,因为管理是上层建筑,管理是我们改革和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当然推动了以后要靠我们一个良好的良性的一个机制去形成一种发展的动力。但是,如果我们这两个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一种良性的循环系统的话,那么我们的所有创新也会受到挫折,甚至难以实现。所以说我第二个实施就是我们怎么创新,我们作为主办方就是给同时们,给专家们一个突兀的这么一个说法。我们希望引发大家关心这个问题,另外我们这次会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传媒对创新也有着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所以我想创新激活传媒,可以反过来说我们的传媒也要激活创新。我们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我们的领导也讲到,我们要通过创新文化挺进创新事业,要以推进创新事业推进创新文化。所以我们的媒体在自己创新的同时都不可例外地承担着一种营造全民族创新文化的职责。
同志们,因为我们的会议不允许我做过多的阐述,所以我们的会议安排还非常的充分,非常的饱满,我们会议下面还要请众多的专家学者和我们业界的领军人物他们要发表演讲,要进行深度的探讨,我们整个中国传媒下一步的创新和发展。所以作为主办方我们再一次的对今天到会的朋友们、同志们、专家和学者、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我们预祝会议胜利的获得成功,获得圆满的成功,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教授致词。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在年会上演讲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与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陈渡风合影
(责任编辑:闵繁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