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经中国著名的新闻记者范长江引荐,迈入战地记者的行列。他被知名记者唐师曾称为“最欣赏的两位摄影记者之一”。但是,他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熟悉。
方大曾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摄影记者。有人称,他是“抗战时期第一个为国捐躯的记者”,但他的名字却极少出现在英雄的名册上。 有人说,他牺牲在前线,但几十年来他的家人却宁愿相信他只是失踪。
方大曾失踪近70年来,他的妹妹方澄敏靠他留下的800余张照片怀念他、寻找他,直到今年去世。前不久,方澄敏的晚辈将方大曾留下的照片及底片捐给国家博物馆,他们认为那里才是这些照片的最佳归宿。
北方第一个少年摄影社团
1912年,方大曾出生在北京。他的父亲方振东在当时的外交部工作,殷实的家境给了方大曾痴迷摄影的物质基础。方大曾的母亲虽不工作,却是个开明的女子,儿子玩摄影,她从不反对,还用7块大洋给儿子买来他的第一部相机。
1929年,17岁的方大曾发起成立中国北方第一个少年摄影社团。“少年影社”曾举办过展览。自那时起,方大曾对摄影的感情,就从爱好逐渐发展成职业情结。
当时有不少摄影沙龙,但其中弥漫着类似改良的国画或时装照的摄影,让方大曾觉得难以融入。他更愿意将相机镜头对准那些人力车夫、纤夫、矿工,那些在冷冰冰的生活里挣扎的劳苦大众。
战争改变了一切青年要上战场
这位英俊青年在探索自己的摄影道路时,战争改变了一切。1930年方大曾考取中法大学经济系。
第二年他就在大学里参加“反帝大联盟”,参与编写机关报《反帝新闻》,第三年,他又联合诗人方殷共同主编《少年先锋》,直到方殷被捕。这个热血青年,拼命地想用自己手中的相机记录施虐者的残暴和同胞的顽强。
大学毕业后的方大曾来到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和吴寄寒、周勉之等人成立“中外新闻学社”,他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战地记者。
1936年,他和范长江相遇。这虽是第一次见面,但两人深感神交已久。范长江了解到方大曾做战地记者的志向,引荐他到天津《大公报》工作,方大曾自此正式用“小方”的名字,在战场发回战地报道。
“我在第一时间到达”
1936年11月,小方在北平写成《宛平之行》采访记。20天后,他辗转到河北唐山、昌黎等地,采访冀东伪政府辖区,完成《冀东一瞥》。12月他来到绥远抗战前线,进行了长达43天的采访,完成《绥东前线视察记》。在绥远前线,他拍摄了数百张珍贵的照片。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发生3天后,小方前往卢沟桥采访。“我在第一时间到达”———小方在报道中写道。
23日他寄出《卢沟桥抗战记》报道,28日再次与范长江、陆诒等人相遇。小方后来的“抗战时期第一个为国捐躯的记者”的称号,就是由陆诒送上。由于各种原因,作为摄影记者奔赴前线的小方,在这个阶段发表的主要是文字作品,他将拍摄到的大量底片交给妹妹方澄敏冲洗和保管。方澄敏将这些底片放在一个木盒子里,这成为方澄敏后来寻找、追忆哥哥的寄托,也是方澄敏的晚辈捐献给国家博物馆的“遗物”。
七十年前神秘消失
方澄敏老人生前曾说,哥哥相貌英俊,眼睛清澈,酷爱摄影,他要做中国出色的战地记者。如同他的笔名“小方”一样,妹妹方澄敏对方大曾的记忆止步在他25岁时。
1937年9月30日,是能找到小方最后消息的日期。他在这一天从河北寄出《平汉北段的变化》一文,此后就再无音讯。有人曾说在同年12月9日的纪念活动上看到过他,但是这条线索没能给小方的家人带来真正的宽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