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为民,党的生命力的源泉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生命力源泉来自于人民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核心。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她必须把执政为民作为党的执政理念的核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否则,就将与自己的性质不符,就背离了自己的宗旨。执政为民是共产党的成功之路。我们党之所以会取得今天的成功,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党从建立起,就始终代表和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始终告诫自己:要执政为民。这是历史的经验总结,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行动指南。执政为民是党夯实执政基础的需要。“权为谁授”、“政为谁执”、“利为谁谋”,这是权力观的基本问题。能否执政为民,事关党的执政基础是否坚实、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否。历史证明,无论是一个政党,还是一个政权,其是否能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支持,是否能巩固执政地位,完全取决于其能否执政为民。
代表民意,永续执政合法性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其执政基础源于人民,是中国人民经历近半个世纪艰难卓绝的奋斗作出的最终抉择。正因如此,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永续执政合法性。要推动经济不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实力是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政党取得执政合法性在物质层面必需的条件。中国一切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党为民执政的理念才得以充分体现,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要不断创造和正确引导主流文化,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是政党取得执政合法性在精神层面必须具备的条件。执政党必须重视对主流文化的创造和引导。在当前,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唱响主旋律,树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妥善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政党取得执政合法性在政治层面必须具备的条件。在实践中,妥善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实现以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主要应在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方面下功夫,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建立健全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
率先垂范,让党员领导干部成为社会的表率
党的领导必须通过执政来体现,党员领导干部又是执政的关键。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努力争做国民的表率、党的事业的骨干和中坚。增强素质意识,做社会文明的表率。素质是一个人品质、能力、行为的综合反映,素质上的先进是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的基础。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先进性和体现文明,首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品质良好,才能以德树威,显现高尚的人格魅力,产生令人信服的感召力。增强宗旨意识,做亲民爱民的表率。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中不断践行“三个代表”,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用好权,切实把执政为民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增强创新意识,做推动发展的表率。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创新思维,大胆实践,肯干事、会干事、善于干事,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才能始终做推动发展的实践者和表率。
塑造形象,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塑造党的政治形象必须把为民执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党基于执政为民的理念塑造党的政治形象,党的政治形象塑造的根本目的又是为了实现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实践中,各级党员干部要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这是实践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塑造党的政治形象必须学会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党必须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正确反映和兼顾各个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利益,从而顺应时代的要求,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塑造党的政治形象必须把执政为民作为党实现最高理想的根本途径。每一个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都必然有助于党的良好政治形象的塑造。战争年代,共产党员“跟我来”的一声呼唤,激励起多少人冲锋陷阵。事实证明,我们党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赢得人民的爱戴和拥护,是与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分不开的,它是党实现最高理想的根本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