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文化圈子里发生了两件事:迅速走红的郭德纲,出场费一路攀升,从几十元升至千元左右,高价门票让老百姓不敢再迈进茶社。无独有偶,出名于上海茶社的蔡嘎亮,能容纳300人的茶院已难容他的名气,很多慕名而来的人,常因客满而被拒之门外。 一些人建议他到更大的剧场内表演,价格自然水涨船要高。出身于茶肆的文化要被拥进满壁生辉的剧院,变“火”了的草根文化一再提价,这种让文化消费升级为“奢华品”的现象令人担忧。
回过头来看,“超级女声”的横空出世,是因为她们有别于商业公司打造的产品,胡戈的“馒头”,让观众从中找到了对大片失望能够宣泄的出口。郭德纲的“火”,在于他让观众看到了中国相声的希望,蔡嘎亮能热,是上海弄堂文化的充分体现。他们之所以迅速红起来,成为百姓关注的偶象,应该说是大众审美所需,符合大众对文化需求的口味。百姓给予他们的掌声和赞扬也是发自内心的,更是对这类文化的渴望。而现在这种喜闻乐见的文化变得越来越高不可攀,成为了一种“奢华品”,着实让百姓消费不起了。
其实,文化消费变成“奢华品”之后,很多并没有带来预想的效果和期望值,更多的成为一种失望。奢华并不能代表文化的全部内涵,别以为迈进金碧辉煌的演播大厅,就能成为一种文化,这还需要得到人们的认知和肯定。
低成本影片成为今年奥斯卡的大赢家,给中国追求奢华的导演们上了一堂课;奢华的阵容并不能让他们捧到“小金人”,奢华成为一种表层。中国影片光靠外形奢华而内容苍白的“大制作”,明显不行了,打动观众与评委的,是能够触动人们心灵的感人故事,并不是镀金的华丽外壳。奢华的投入离开了百姓需要的东西,将会变成“缘木求鱼”。而如今,出身草根的这些名人,脱身于百姓,踏入“奢华”的文化中时,也就陷入了为名利所困之中,前景并不乐观。
正像一位艺术家所说的,朴实的文化,才是百姓真正需求的,是扎根于生活的,也是能长久生存下去的。无论是“草根文化”还是“茶肆文化”,一旦成为“奢华品”,也就和百姓渐行渐远,慢慢地也就失去了自身最宝贵的东西,也会失去茁壮成长的根基。(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