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伴儿,你离我而去已6年了,我非常想念你……”3月29日,家住沈河区府东社区的刘大娘想起去世多年的老伴儿,声音哽咽了,当天她与社区的60多位邻居一起,在社区公祭堂用网络祭祀的方式,祭拜故去的亲人。
屋内布满鲜花、松树,“追忆故人,倡导文明”、“提倡海葬、树葬”等大条幅悬挂在醒目位置。屋子中间一个大型的电脑投影屏上打着一个“奠”字。整个屋子装点得庄严肃穆。
下午1点,公祭活动正式开始,与以往的社区公祭堂相比,这次采取了新方式:网络祭祀。伴着音乐声,投影屏幕播放出居民带来的祭拜亲人的照片。随后,电脑屏幕上出现10多种祭拜的鲜花,山茶、菊花、桂花……紧接着是上香、祭酒,整个网络祭拜过程未超过10分钟。
居民刘大妈说,每年清明,她的儿女们都要到墓地为已故多年的老伴祭扫。今年已76岁高龄的刘大妈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和儿女们一起去,平时只能在家看看照片。社区公祭堂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们提供了祭祀亲人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各街道社区已陆续开展社区公祭堂等各种形式的文明祭祀活动。除了沿用以往社区公祭堂的形式外,社区还倡导居民在家里办家庭祭祀角,追思会等方式。
和以往祭祀日子相比,今年除了市内各区的百余个社区公祭堂外,苏家屯、法库等县区也开展集体公祭的形式,倡导市民文明祭祀。本报记者王晓婷摄影王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