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5年前,黄兴带敢死队在此揭竿而起
新快报讯(记者 陈琦钿 通讯员 黄庆昌 邢照华)青砖大屋、满洲窗、趟栊门、轿夫房……这是哪处名胜?这是被人遗忘了整整95年的黄花岗起义指挥部旧址。昨天是闻名遐迩的“三·二九”起义95周年纪念日,隐没于民居中的指挥部旧址在整饰一新后,正式对市民开放。透过一幅幅历史图文、一件件珍贵文物,昔日那枪林弹雨的起义场面鲜活重现……
原是清代官员住宅
黄花岗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越华路小东营5号,是一座具有岭南民居建筑特色的青砖大屋,坐北向南,占地588平方米。据了解,旧址在清代已是一官员的住宅,称“朝议第”。后几经易主,至建国后成为曾任广东省政府副主席、爱国民主人士李章达先生的产业。1955年7月28日,李家将旧址无偿捐献给了广州市政府。1962年,旧址荣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一直鲜为人知。
用果盒花篮运武器
为复原黄花岗起义旧址,并将其开辟成旅游景点,去年底市文化局拨出专款140万元,对旧址进行“修旧如旧”的大规模修缮活动。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屋如今仍保持原有的四进三开间,单层、两面坡顶素瓦的格局。跨进趟栊门,可见院内每进之间均以天井相隔,木雕花隔扇朴实大方。客厅和轿夫房全部复原,并摆设上了清代旧家具和官轿,非常具观赏价值。而四个主题陈列室里,均以大量图片和文物实物,全面展示黄花岗起义的筹备、发生过程。
有意思的是,昨天记者一进门就吓了一跳———好多“起义者”聚集其中。走近细看,原来是按1∶1比例做成的黄兴、朱执信等起义者的玻璃钢塑像及画像,惟妙惟肖。而陈列品中还有果盒、礼品盒、花篮等用品,据讲解员介绍,那是当年运送炮弹等武器的工具! 上图:小学生在参观喻培伦的雕像。喻培伦是同盟会的炸弹专家,在战斗中背着炸弹筐冲锋在前,最后英勇牺牲。 新快报记者 陈海平/摄
新快辞典:“三·二九”起义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广州发生了旨在推翻封建统治的广州“三·二九”起义。当天下午5时30分,负责筹备起义的统筹部长黄兴亲率敢死队一百多人由越华路小东营5号出发,攻打清两广总督署,七十二烈士英勇献身。起义虽然失败了,却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亮点先睹
投弹井
旧址内现存一口麻石围圈井,井内为青砖砌筑,是典型的清末宅院水井。它便是埋藏了一段起义秘闻的“投弹井”。1911年3月29日下午,130多名革命党人聚集在指挥部内,分发武器弹药,等待5时30分打响起义。在分发炸弹时,四川籍革命党人但懋辛仍坚持要求黄兴推迟起义日期,黄兴没有同意。愤怒的但懋辛便偷偷地将半筐炸弹全倒进井里,意图制止起义。“投弹井”由此得名。
总督署石狮
在展示的各类文物中,包括了两只高1.80米的巨大花岗岩石狮。这两只石狮当年放置在两广总督署衙门前,身上仍留下23处弹痕。其中一头石狮右眼珠上的弹痕足有2厘米长,可见当时战斗的激烈程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