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商报报道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思路如何创新?日前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在南京就此发表了精辟观点。
记者:为什么我们电视、电影、书店中满是美国好莱坞大片、韩国电视剧、日本卡通片和欧美的畅通书?如何打破这一怪现象?
柳斌杰:这和我们现在文化弱势地位相对称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赢得竞争的只会是强者。 目前,作为知识经济和信息交流的载体与途径,作为文化传承与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我国出版业,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缺乏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这是我们不得不大量引进国外文化产品的原因。
我认为,要打破这一现象,“创新”才有出路,“创新是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希望”。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积累,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创新的条件,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数代中国人的强国梦正在逐渐走向现实。借鉴其他国家走向强国的历史经验会发现,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欧洲文艺复兴后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今天世界强国体现的最明显的也是文化的强势,他们凭借其强势地位输出他们的价值核心。
我国的新闻出版业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是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新兴产业,也是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和先进文化的建设者。要实现向强势文化地位的转变,新闻出版业创新势在必行。
记者:如何看待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业市场流通环节创新走得快,新闻出版环节创新走得慢的局面?
柳斌杰:其实这正是新闻出版业体制创新所要明确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目前已经明朗。一快一慢的局面有望打破。
新闻出版体制创新,这是中国新闻出版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没有体制的保证,一切创新都是偶然的和缺乏保证的。体制创新首先要政企分开,管办分离;“该管的管住,该放开的放开”。经营性出版单位要转为企业体制,走向市场,在竞争中发展;服务性出版单位保留事业单位体制,按国家要求做好公共服务。其次是要实施“集团化战略”,组建集团,转制改制、规范上市。集中资源优势,把出版业、发行业做大做强,改变小而全、散而乱、竞争力低下的状况。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在新闻出版业高度发达的美国,每年大约有15万家行业内的公司倒闭,这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下大力气来打破目前这种以行政管理的手段管理企事业的方法,改变这种该进的人进不来,该走的人走不了,人浮于事又干不好事的状况,形成“六能”,即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生能死的局面。
(编辑 暴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