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青岛3月29日电 记者宋学春通讯员仇胜龙报道:“以前找工作很困难,现在有了加工区,工作好找了,上班很方便,工资也比别的地方高,而且通过旧村改造,俺们都住上了漂亮的楼房,感觉像在城里一样。”说到这里,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居民王兰一脸的自豪。 这朴朴实实的一席话让我们深深地感觉到青岛出口加工区给这片土地带来的机遇,强劲的辐射拉动作用显现出璀璨的光芒照亮城阳的西部天地。
青岛出口加工区自2003年3月获批,落户城阳区河套街道以来,当年获批、当年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当年通过国家联合验收。目前,这里的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建立起“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全国一流的海关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引进20多个外资大项目,投资总额达5亿美元,构筑起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两大产业框架。在此基础上,城阳区加快推进核心区、配套产业区、辐射带动区、生活服务区四位一体、联动发展,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一座自由贸易加工制造业新城正在崛起。短短2年多时间,在出口加工区辐射带动下,周边区域环境变的美不胜收,社区集体经济强劲发展,老百姓腰包日渐饱满,可谓带出了一片新天地。据统计,河套街道去年利用外资达到5800万美元、内资3.6亿元;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周边环境“美”了。城阳区全面推进加工区及周边区域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环境成为这里发展的亮点。目前,配套产业区已完成投资5亿元,其中南海路、前海二路、程港路三条道路的路基工程全部建设完毕,供电、供气、供热管网、污水处理、职工公寓等工程相继在建或建成投入使用。同时,对加工区外的蓝河路统一规划网点房门头,对170余个户外广告牌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整治,如今蓝河路成为了河套街道的标志性道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青岛市最大的成片林基地大沽河流域速生用材林基地的建设规模已扩大到12300多亩,这不仅改善了大沽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还形成了以大沽河流域生态观光带为特色的生态型新城镇。
社区集体经济“强”了。通过发挥出口加工区品牌效应,引进了外资、加速了旧村改造,周边各社区的集体经济变得实力十足。正如河套街道孟家社区党支部书记徐正贤说的,“与外商谈判,打青岛出口加工区的品牌是我们制胜的法宝,去年一年我们社区引进开工了青岛康泰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青岛汇川机械有限公司、青岛制帽有限公司等5家内资企业,投资额达到1.78亿元,仅凭这,我们社区的集体经济就翻了好几番,做事业的信心更足了”。确实,几年的时间,出口加工区已成为带动这片土地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外商落户更加速了这里旧村改造的步伐。随着风格独具的罗家营龙海花园居住区、孙东、孙西将军花园居住区和尚家沟居住区的规划建设,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变得愈加优美。特别是拆迁社区享受旧村改造土地开发收益全部归社区,一下解决了老百姓的生活保障问题,而通过建设通用厂房和经济孵化楼对外租赁,社区集体经济有了长远财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老百姓“富”了。落户企业多了,老百姓就业岗位多了,收入也自然增加了,企业的聚集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加工区职工公寓门前做小生意的徐大爷说:“俺年龄大了,闲着没事,每天在这卖袜子,一年就能赚2000多元,光这些就够我和老伴吃住了,养老保险还不算,这日子哪找去”。像徐大爷这样做小生意的,在加工区周边比比皆是。随着加工区引进企业的开发建设,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城阳区又抢抓机遇,组织对老百姓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让他们从土地、渔船、鸡舍中走出来,在家门口打上了“洋工”,拿上了工资,入上了保险,当上了工人。仅去年一年,这里的劳动力转移就达到1300多人,是前5年转移人数的两倍,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增加老百姓收入的有效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