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30日电根据台湾上海银行一项名为“亲子世代理财观念认知调查”结果发现,相较于父母世代,现今岛内的青少年理财观念,已明显转变为重视个人娱乐、消费至上的价值观。
据台湾媒体报道,11-25岁的子女世代,每月平均的可支配所得为5135元(新台币,下同),但是近60%的子女世代每月花在娱乐场所的费用却超过可支配所得的一半。 值得注意是,70%父母亲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存退休金和子女教育基金,但子女世代存钱的目的,不是为了要累积更多的财富,而是为了提高个人更多的可消费金额,以满足更大的消费欲望,45%的子女世代表示,储蓄只是为了要增加消费额度。
根据调查,青少年消费除了购买物品外,最大支出流向以包括购物、KTV、看电影等享乐为主,有83.85%的受访者将钱花在娱乐上,其次是书店,占53.23%,最后是旅游,占21.85%。
尽管青少年普遍存在理财观念偏差,但只有一半的父母亲会与子女沟通理财话题,因为无法接受父母亲的沟通方式,认为与父母亲没有共通语言,有90%的子女世代根本不认为跟父母亲讨论有助于自己的正确理财观念的建立。这样的沟通模式,导致近90%的父母亲自以为了解子女的理财观,但只有30%的子女认为父母亲了解自己的认知落差,进而影响子女世代不愿意、也不认为有需要跟父母进行理财、储蓄观念的沟通。
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逸平表示,亲子理财观念的沟通落差是个严重的问题,银行有责任扮演协助大众建立正确理财观的角色。今年年初上海银行积极推出吉祥物Puki,就是希望透过Puki的可爱造型,生动表演方式,与青少年沟通培养储蓄习惯及正确理财的重要性!
此外,上海银行同时设立Puki专属理财网站,用年轻人最熟悉的网络语言,让生硬的理财观念变得活泼、有趣,不再难懂。这样的沟通方式也已获得青少年的认同,网站上线短短1个月,浏览人数就已超过3万人次,留言回复超过1000篇!
陈逸平指出,现在青少年的理财观已偏向只重实时消费享乐,不重理财规划,有多少收入就花掉多少,如果有突然的支出产生,就伸手向父母要钱,几乎没有长远的理财观念,这对于青少年未来的财富规划而言,是一个严重的警讯。由于父母亲与子女沟通时,多为单向沟通,常常流于说教形式,上海银行建议父母亲,从小就培养子女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可采取增进子女参与感的方式进行,如为子女开立属于自己的帐户,并不定期与子女共同检视帐户余额并讨论收支问题,或是与子女共同规划一个长远的财务规划,让子女有追求理财的正面目标等互动的沟通模式,可增进子女对于理财观念的建立。
“亲子理财观念沟通现况调查”调查时间为2006年3月3日至3月8日,分别针对台北、台中、高雄三大都会区,锁定年龄在11-25岁,目前就读小学五、六年级、初中、高中或大学的子女族群;以及年龄在40-55岁,育有子女之父母族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