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新闻誗焦点 一项丧葬成本调查显示,殡葬用品暴利惊人,而造成暴利的根本原因是行业垄断
这几年每逢清明,殡葬业屡遭舆论的“狂轰滥炸”———“垄断”、“暴利”、“混乱”……“公益事业”被冠以各种恶名。媒体惊呼“死不起人”,作为公益事业的殡葬,再次受到苛责。
广西北海市的凌先生为一位亲人操办丧事,在殡仪馆里的开支为6470元,墓地花费约为8000元,管理费50元/年。而在北海,工薪阶层的月薪在600元至800元之间,丧葬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劳动力的全年收入。
如果是北京,在城八区医院过世者,运尸费需200元,中档寿衣1000元,整容200元,中档告别厅1000元,普通的火化费380元,中档骨灰盒约1500元。骨灰最多只能寄存3年,之后必须进入公墓了———市属公墓的最低价为6000元。
公墓暴利远超房地产
在中国,运尸、火化和寄存3项服务的收费由物价部门决定,所以,由市场调节价格的殡葬用品和墓穴利润空间最大,一些殡仪馆一度依靠出售骨灰盒为生。
一个汉白玉整体雕刻骨灰盒,采自四川雅安的石料毛坯的成本约900元左右。卖给殡仪馆的批发价一般1100~1200元,而摆到殡仪馆后,价格顿时飙升到2800元,这还算是“良心价”。
“越是高档的骨灰盒利润越高,在市场上售价3800元的红木骨灰盒,到了殡仪馆内价格跃到6000元。”一个殡葬业老板说。
公墓领域的利润更为丰厚。如果按面积计算,它的价格已经远高于房地产平均水平———1亩地大约可造墓300个,每个可售价5000元。仅以杭州市为例,每年火化遗体2万具,按3000元/人算,每年纯利润可在2500万~3000万间。垄断领地禁他人涉足
舆论则把殡葬业的暴利归结为行业垄断、缺乏竞争造成———“大权”依然握在公办殡仪馆手中。
1997年,商人孙向明投资110万元创办全国第一家殡葬中介机构———“积善堂有限公司”。还未正式营业,当地民政部门的执法车即开到门口,拿着封条查封了公司,连工商部门发放的营业执照也被扯掉。
孙向明觉得很冤:公司法里规定特殊行业需要前置条件———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但不包括民政项目。后来在法庭上,当地民政局答辩说,“积善堂”的服务大部分是殡葬行业中能产生盈余的服务,而艰苦、赔钱的工作却扔给了政府。
1998年2月,工商部门给他换发了新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竟变成“婚礼设计”,由“白色服务”改穿“红妆”。
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张洪昌介绍,目前全国的殡仪馆仍以公营为主,约占80%%。
体制弊端衍生黑中介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说,现有的殡葬管理体制既有缺位又有越位,“就相当于运动员同时是裁判员,现在各地的殡葬管理处就设在殡仪馆内,占人家的编制,拿人家的工资,如何能进行有效的监管?”
一方面是一些合法的民营殡葬企业受到排挤,另一方面黑殡葬却大行其道。在各地,非法运尸车和黑殡葬中介人员出没于医院重病室和殡仪馆,号称“一条龙服务”、“有熟人”,一次性收取高额的费用,然后到殡仪馆按照最低的标准为丧户选择殡葬服务。
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洪昌说,“仅从局部、某一现象就推断整个行业是暴利,不够严谨,有失偏颇”。但是他也承认,如果殡仪馆骨灰堂对外带骨灰盒的限制放开,那骨灰盒的价格肯定要唰唰地往下掉。
广东省社会学会会长范英则反问:“但是如果不存在暴利,为何死死不放开?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本版文据南方周末30日报道
新闻面对面暴利说法以偏概全
记者就殡葬业暴利问题采访了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民政部助理巡视员张洪昌。
记者:很多人称殡葬是暴利行业,你如何看待?
张洪昌:仅从局部、某一现象就推断整个行业是暴利,不够严谨。
公众把高消费都推到殡葬单位身上是不客观的。一个消费者选中某款骨灰盒,他可能想,我的父母亲一生勤俭,而且我的能力有限,买个700元的就可以了。但同事、亲友会说,人家买了一个几万元的,他面子上过不去,就买贵的了。
记者:如果不是暴利,那利润率到底有多少?
张洪昌:整个行业?每个地方经济状况、发展水平不同,殡葬消费水平是不同的,还要保证它的公益性,利润率需要精确计算。
目前,政府在核定殡仪馆价格时给的利润空间是比较小的,甚至是保本运行。所以要说纯利润有多高,需要进行一番周密的数据分析。 | |
|